本报记者 杨文洁 刘小东 文 刘小东 图
你可曾聆听过泰山泥哨吹奏的美妙音乐?你能想象将陶鬶当作水壶给花浇水吗?你试过与朋友把酒言欢时用大汶口文化兽形壶来盛酒吗?在泰汶古陶张氏洇窑制陶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曹传开的手中,大汶口陶土被赋予新的生命力。
曹传开以大汶口陶土为材,以泰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为魂,“打破”了博物馆中冰冷的展示柜,让历史走进了千家万户。当指尖轻抚过这些器物时,我们不仅是在近距离触摸器物的肌理,更是在感受历史的脉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7月初,正值盛夏时节。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浇灭了连日来的暑热。聆听着窗外的雨声,泰山淞棠陶坊里,曹传开端坐在工作台前,手持雕塑刀,细致地雕琢着手中的陶坯。一压、一削、一抹,兽形壶眼睛的轮廓已清晰可见。在一侧的展示架上,陈列着极具泰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特色元素的陶器。
“我现在做的是塑形,再经过打磨、抛光、烧制等一系列工序,这款兽形壶的陶器作品才算制作完成,凭借我们的工艺尽量实现文物的一比一复刻。”曹传开低着头介绍,手里的活一刻也没停下。
曹传开口中的烧制技艺,正是源自泰山脚下大汶河流域的泰汶古陶——洇窑制陶技艺。该技艺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艺手法。“我自幼受家里长辈熏陶,喜欢陶艺。1992年,进入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系统学习制陶工艺后,我对这一技艺的喜爱越发浓厚。如此算来,我从事泰汶古陶工作已有30余年了。”曹传开感慨。
正是源自对泰汶古陶技艺的满腔热爱和崇拜,曹传开无视外界的嘈杂,一直坚持本心,守住内心的平静,精雕细琢作品,潜心研发技艺。在保留原始的制陶工艺和烧制技艺的基础上,曹传开结合现代技法,对张氏洇窑制陶文化不断挖掘创新,以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为主题,以大汶口当地优质陶土为原料,经过成型、粘接、雕刻、打磨、抛光、彩绘、烧制等技艺的打造,独创了质硬色正的“薄胎、异形成型工艺”和“高温洇窑烧制技艺”,烧制出的成品造型古朴,色彩纯正,极具观赏性、装饰性和收藏价值。
匠心,是时间给予时代的答案。2004年,曹传开设计制作了泰山石敢当、五岳独尊、稳如泰山等10余种泰山古韵陶埙作品,填补了泰安市大汶口文化发源地没有实质性大汶口文化陶器旅游产品的空白;2010年,作品《泰山风光陶器系列》在2010中国平安文化旅游创意暨泰安(泰山)旅游商品全国大赛中荣获优秀奖;2014年12月,曹传开凭借《泰山大汶口文化陶埙系列》在第12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银奖;2024年,古陶《泰山石敢当镇宅之宝》在2024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山东手造”精品展上荣获“荷花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
随着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持续增强,曹传开的洇窑制陶技艺在传承与创新中日渐成熟。其作品既保留了传统陶艺的质朴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与其他非遗技艺相比,我们的技艺具有工艺产品属性,因此在向文创领域转型时更加顺畅一些。”曹传开说,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他以“古法新作”的创作理念,将憨态可掬的卡通动物、精美的花瓶、古风的陶埙等通过洇窑制陶技艺呈现出来。这些作品不仅成为各大文创展会的焦点,还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远销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我正在尝试将传统的技艺通过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递给他们,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曹传开说,后期,除了在创作中继续吸取现代元素,他还会在销售模式上进行探索,通过线下制陶工艺研学、线上直播讲解等方式,让传统工艺以更加现代化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