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世强
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值此时刻,让我们走进泰山关帝庙,观摩抗日将军冯玉祥的亲手题词,追寻过去、缅怀先烈,回顾冯玉祥将军在泰山的历史画面。
关帝庙始建于明朝初年,是泰山中路的第一组古建筑,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后院元君殿前厦东西两侧墙壁上有冯玉祥将军亲手所提抗日标语,白墙墨字,镶嵌玻璃保护,东侧仅存“不、日、略、了、野心”六字,西侧为“抗日战争已经获得了世界之同情,在广大深入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中,必然要获得世界被压迫者之广大帮助!”铮铮数言,冯玉祥抗日救国之心仿佛喷薄而出,墨字无声,读着却如雷贯耳。
据记载,冯玉祥先后两次在泰山隐居,虽然时间都不长,但却给巍峨泰岱留下了深深印记。冯玉祥胸怀满腔爱国热情,秉持一贯的布衣风格,亲民爱民,被泰安人民传颂至今。
1932年3月至10月,冯玉祥第一次隐居泰山。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赴南京出席国民党中央会议力主抗战未果,得不到支持反而受到排挤打击,主政山东的韩复榘迎请冯玉祥至泰山隐居。考虑到韩复榘和泰安县长周百锽均系自己旧部,冯玉祥同意了韩的请求,1932年3月24日携夫人李德全及子女住进泰山南麓普照寺。不久,部分幕僚和冯玉祥的手枪队也从山西来到泰山汇聚。
冯玉祥隐居泰山时勿忘抗日救国。1933年5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推动下,冯玉祥与方振武、吉鸿昌等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他被推举为总司令,指挥同盟军各部大败日军,连战连捷。但时间不久,由于国内抗日形势错综复杂,冯玉祥被迫于同年8月9日宣布解散同盟军并辞职,第二次隐居泰山。胸襟开阔的泰山又一次接纳了这位失意的爱国将领,而冯玉祥也回报了泰山。
冯玉祥虽隐居泰山,但并没有“躺平”。
冯玉祥不忘缅怀革命先驱,时刻激励世人抗战救国。1932年冯玉祥第一次来泰山不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收复失地,抗战到底”(郭绪印、陈兴唐著:《爱国将军冯玉祥》)。冯玉祥在关帝庙写下抗日标语,五贤祠“洗心亭”内镌刻了他手书语录:“奉天省(今辽宁)东西距一千三百里,南北距一千八百里,面积八十六万五千方里,人口一千四百万;吉林省东西距一千八百里,南北距八百里,面积八十八万二千方里,人口五百五十二万;黑龙江省东西距二千八百里,南北距二千六百里,面积一百七十八万五千方里,人口五百万;三省共面积三百五十三万二千方里,人口三千万。你忘了没有,东三省被日本人占了去,有硬骨头的人应当去拼命夺回来!”
出身寒门的冯玉祥在泰山隐居期间,关心普通群众,留下许多佳话。1932年中秋节前,冯玉祥派人购置布和棉花,赠给三阳观附近的村民;1934年春节前派人给附近20多户村民送去面、肉、茶食,派人买来大量苹果、茶、核桃等树苗,分给百姓种植,还专门请来专家指导,鼓励老百姓“靠山吃山,靠山养山”。《大公报》1934年4月19日所刊《上山读书下山抗日》文中写道:“冯玉祥氏自卜居泰山五贤祠后……将从江苏友人送来茶树万株,烟台友人送来苹果树种,分赠五贤祠马先生、回教于先生、普照寺和尚,及范明偶(枢)先生等试种,并派人到南方考察种植方法,如果种植得宜,茶树每亩可得利三百元,较之农民副产物之棉花,获利尤多。”1935年7月,黄河山东段决口,冯玉祥委托夫人李德全带子女上街看望难民,赠送大饼、馍,并动员各小学学生走上街头为难民服务……冯玉祥离开泰山后,仍然牵挂着泰安人民,1936年8月,他请工程师修了一个蓄水池以解决百姓饮水难题。
冯玉祥一生追求兴办教育启迪民智,在泰山亦不例外。1933年冬,冯玉祥委托夫人李德全在普照寺西南三间草房创办了泰山第一所贫民小学(今冯玉祥小学);1934年7月,冯玉祥又在泰安创办了另一所正规小学——取名为“纪念武训小学”(简称“武训小学”),之后设总校在小王庄。在泰山周边,冯玉祥先后创办了15所免费教育学校,学校教学内容以宣传抗日爱国为主,教育学生要自立、自爱,精忠报国。
冯玉祥隐居泰山时,泰山植被因连年战争、管理不善等严重损毁,冯玉祥决心尽其所能植树造林、绿化泰山。1934年,他出资引进100万株核桃、100万株栗子,还有柿子、苹果等果木,明确专人养育。虽然花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精力,但冯玉祥对成果很满意,他在日记中写道:“细细地看看,觉得很有生机。”
1935年,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冯玉祥用自己的生活费在天外村跨黄溪河修建了“大众桥”,由于经费紧张,运料都是由副官潘蕴玉带领手枪队士兵义工完成的。冯玉祥原计划投资450块大洋,但由于汛期提前,山洪暴发,工期被迫延长,最后追加至1800块大洋。完工后,冯玉祥经济拮据到捉襟见肘。时至今日,大众桥依然为泰城百姓的出行提供着方便。
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冯玉祥以抗日救国拯救民族危亡为重,于当年10月31日离开泰山赶赴南京,至此结束泰山隐居生活。(部分资料参考泰安档案信息网《魂系泰安的冯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