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泰山读本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初心
战地日记里的赤诚誓言
微光成炬照前路 初心如磐向未来
让泰山见证信仰与初心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6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平县梯门镇东瓦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兴宝——
微光成炬照前路 初心如磐向未来

王兴宝介绍种植情况。 记者 陈思 摄
 

本报记者 苏婷 陈思 整理

小时候,我喜欢听英雄人物的故事,那些为了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让我深受鼓舞,在我心里埋下了“一心向党”的种子。

2000年,我在外经商,以民营企业家的身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村里入党的人不是很多,我有着自己坚定的信念。我们一家在外经商,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我始终惦记着村里的发展,就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为村里做些事情。

2014年,我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东瓦庄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庄,全村468户1780人,因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一年两季种植小麦、玉米,经济效益低下,村民收入微薄,很多年轻人为了生计不得不进城打工,曾经热闹的村庄逐渐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2017年,我积极倾听村民的意见和呼声,集思广益探求发展之路。经过反复研究和思考,我最终确定了发展果蔬大棚、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的方向。然而,村民对发展充满顾虑:建大棚每亩需投资2万元,万一赔了怎么办?关键时刻,我有了主意:“我种棚让大家看看这是不是个好出路!”我瞒着家人拿出积蓄,流转30多亩土地建起了大棚,带头种起了哈密瓜和螺丝椒,建成了果蔬健康生态产业园。

后来,村民们逐渐打消了心中的顾虑,纷纷跟种,村里形成了党建引领、书记示范、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如今的东瓦庄村早已今非昔比。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尤其是年轻人选择返乡,在“家门口”承包大棚、发展产业,实现了农村与返乡群众的“双向奔赴”。东瓦庄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森林村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一举甩掉了落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东瓦庄村的瓜更是打入北京、上海等地并且供不应求,成为村里的“金字招牌”。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