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文志
“京鲁大战”虽已结束,但余波未消。泰山队吃到了本赛季的第二场败仗,三中场暴露的隐患正在逐渐放大。在比赛之外,裁判的执法水平、判罚尺度再度成为外界热议的焦点。
三中场问题暴露,“黄加马德李”组合仍需打磨
在对阵北京国安的比赛中,抛开裁判因素不谈,北京国安的第一个进球,暴露了泰山队三中场存在的问题。 慢镜头显示,当北京国安将球打到左路时,三中场中的马德鲁加和黄政宇都往一侧靠,此时,李源一作为另一个中场球员,本应该及时往中路靠近,保护黄政宇移动后留下的中路区域。不过,当塞尔吉尼奥在泰山队大禁区前沿接球时,泰山队没有一名防守球员对其盯防,关键区域出现了真空地带。当李源一发现“危险”时,由于距离塞尔吉尼奥较远,已经于事无补,塞尔吉尼奥轻松完成了一脚出球。 从慢镜头看,面向张玉宁以及塞尔吉尼奥的马德鲁加应该能观察到塞尔吉尼奥可能的出球线路和前插的张玉宁,但他迟疑间并没有内收,让张玉宁轻松为法比奥送出了助攻。 在最近的多场比赛中,崔康熙一直沿用黄政宇、李源一、马德鲁加的三中场体系,客战长春亚泰和青岛西海岸时,三中场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防守端,三人保持紧凑,彼此协防保护也做得比较到位,可谓是球队防守的“铁三角”,但对阵北京国安的第一粒丢球,恰恰是因为三中场距离拉得过大、对中路区域保护不足,这给泰山队接下来比赛提了个醒。 上个赛季,崔康熙主打人盯人战术,本赛季在马德鲁加到来后,“黄加马德李”组合逐渐成为崔康熙首选,泰山队防守也从人盯人战术改为区域防守,考虑到前场外援“三叉戟”有时候对于防守端作用有限,所以黄政宇、李源一、马德鲁加的三中场需要在防守端承担更多的责任,尤其是面对强队时,这种瞬间的失位,就有可能被对手抓住机会完成致命一击。 这个赛季,李源一在进攻端发挥亮眼,这其实也和三中场有着很大的关系,黄政宇和马德鲁加都是跑动能力很强、覆盖区域大的球员,这让李源一在进攻端有了更多施展的空间。另外,马德鲁加也是十分喜欢插上助攻的球员,如何更好地平衡进攻与防守,是泰山队三中场以及崔康熙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不同裁判处理结果不同,中超需要统一执法尺度
在“京鲁大战”过后,当值裁判组遭受了外界不小的非议。尤其是当上海海港与成都蓉城的比赛结束后,关于裁判执法标准的问题再度成为外界热议的焦点。 如果按照“京鲁大战”执法标准,吴兴涵的亮鞋底飞铲以及泽卡的蹬踏犯规被出示红牌,那么到了成都蓉城对阵上海海港比赛,魏震蹬踏胡荷韬的犯规和吾米提江大飞铲费利佩,是不是也应该受到同样的处罚?相信不光泰山队球迷,所有关注中超的球迷心中都可能有这样的困惑。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2月24日,中国足协印发了《2025赛季中国足协裁判判罚统一尺度材料》,其中在目标里面就提到了三点:公平竞赛(保护球员安全和维护比赛形象)、确保统一性和一致性以及减少失误。但显然,类似的犯规动作却得到了“区别对待”,不知道尺度统一在哪呢? 另外,在《2025赛季中国足协裁判判罚统一尺度材料》中,封面人物正是北京国安对阵泰山队的当值主裁唐顺齐。 更令球迷感到费解的是,今年中超联赛开打至今,关于危险动作的红牌处罚屡见不鲜,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评议组也对其中多起判罚进行了公开裁判评议,但到了上个周末,依然出现相似犯规却出现不同处理结果的情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中国足协和中足联需要引以为戒,好好总结。 裁判问题在中国足坛屡见不鲜。中国足球的落后,不仅仅是球员水平的落后,裁判的业务能力也需要中国足协使劲抓一抓了。一名高水平的裁判,不仅能够做出准确的判罚,更能保障比赛的流畅性,裁判其实本身也是比赛的一部分。前后两天裁判判罚出现尺度不一的情形,对中超联赛甚至是中国足球,都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其实更应该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