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凯
4月11日,海南一名35岁的女子分享自己的“致命经历”:在家洗澡时,疑因热水器漏电发生触电导致心脏骤停,差一点救不回来。相关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我被电就几秒,心脏骤停了,还好家里有人。事后我姐说我当时身体都是硬的。”该女子说。女子被送去医院救治,医生诊断是电击伤,其眼睛里布满血丝,左手手掌上有明显的烫痕。
女子坦言自己获救很幸运,“如果再晚点抢救,后果不敢想象。我姐冲进去给我做心肺复苏,还有几个人帮我揉身体才把我救回来的”。
事发后女子怀疑热水器漏电,“是那种插电的电热水器,是我哥买的,现在已经丢掉不敢再用了”。女子表示已联系热水器厂家维权。
女子称自己这个案例很值得分享,她提醒大家用电热水器注意安全:“应该用安装有防漏电保护装置的电热水器,漏电会自动断电,而且一定要请专业人士安装,要定期检查是否有漏电隐患。”
电热水器分为储水式电热水器和快热式电热水器。储水式电热水器:内部装有控制水温装置,当水温到达设定的温度时,温控器会断开加热管电流,进入保温状态。使用前需提前加热,可关闭电源再淋浴。快热式电热水器:又称即热式电热水器。它的优点是安装方便、体积小。但必须一边烧水一边使用,漏电风险比较高。
如何避免洗澡时触电?
规范使用电热水器很关键,超龄“服役”、没有定期检修、漏电保护开关不符合要求……这些电热水器很危险。选购、使用电热水器时要注意几点:
1.不购买劣质产品。千万不要购买超低价或二手的电热水器,这种产品通常没有漏电安全保护装置或装置已失效。
2.每月自检漏电保护开关。漏电保护开关有一个“T”按键,按键下方通常写有“每月按一次”,这个按键就是传说中的“保命键”——模拟漏电按钮。
这个按键要每个月按一次,模拟家庭线路中出现漏电问题,用以观察漏电保护功能是否正常。
当按下“T”按键时,若电源开关跳闸,说明漏电保护功能是正常可用的,此时只需要将闸合上即可。
若按下“T”按键,电源开关没有跳闸,说明漏电保护功能已失灵,无法起到自动断电保护的作用,此时需更换装置。
3.定期更换电热水器的镁棒。自来水中含有大量钙镁离子,电热水器在持续使用中,会附着并腐蚀其内胆和加热的镁棒。一旦内胆被腐蚀或加热管被腐蚀穿孔,将有漏电的危险,因此要定期更换电热水器的镁棒。
4.禁止使用超年限的电热水器。电热水器的使用寿命通常为6至8年,如超过年限后继续使用,易存在安全隐患。
5.洗澡前先断电,先把热水烧到指定温度,然后断开电源再洗澡。边洗边加热会增加触电风险。记住一条宗旨:想办法摆脱电源,用电时如果出现酥麻触电感,应立即停止手中动作,切勿慌不择路,以防走动形成跨步电压,导致触电。马上大声呼救,让他人先关闭电源开关。若只有自己一个人,应保持冷静,双脚并拢,跳离危险区。
触电后如何自救、施救?
发生触电时,如果热水器固定在墙上,可以用力猛蹬墙壁,同时身体向后倒,借助身体重量和外力摆脱电源。
施救过程中要保护自身安全,不可徒手触碰触电者,更不要徒手去拔热水器的插头,如果此时插头也漏电,施救者也会被电。触电施救牢记五字诀:切、拉、挑、拽、垫。
切:立即切断电源。拉:拉下电闸。可去配电箱断开全屋或热水器所在处的电闸。挑:用干燥的木棍、竹棒等绝缘体挑开电线。拽:使用干衣物、绝缘手套等包裹手部,将触电者拽离带电体。垫:用干木板等绝缘物垫在身下,再拉住触电者的干衣角,将其拽离带电体。如触电者紧握带电体,也可设法将绝缘木板垫到触电者身下,使之与地面隔绝。
伤者脱离电源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必要时对伤者进行心肺复苏。
这些地方也容易漏电!
1.电动自行车充电口。市场上大部分电动自行车充电口都安设了盖子,但如果未设置有效的防护措施,儿童好奇拿了导电物体往充电口塞就很可能导致手指被烧伤,十分危险。
2.空调外机。空调有接地线、火线和零线三根线,最危险的就是火线,如果火线碰到空调外挂机机壳而断路器又不能切断电源,这时机壳就会带电。
3.走在街上、公园有时会遇到损坏的电线杆、电缆等,绝对不能触碰,遇到高压电线杆更要远离,不在附近逗留。
4.装地灯的水池、喷泉、景观池,绿化带景观灯。地灯长期浸泡在水里,电线绝缘体会发生老化导致水池带电,还有不少公共场所的绿化景观灯可能会因人为破坏而导致电线外露。
5.广告灯箱。街上、公车站的一些广告灯箱有时候会由于检测不及时发生漏电,大人和孩子都要远离,以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