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波平 文/图
安如泰山,也作“安于泰山”,它是一成语,主要意思是安稳牢固得像泰山一样,常形容事物的稳固、牢靠。当然“安”还有平安、安全、安适之意。
《礼记·檀弓上》载:“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这里就把泰山与“安”关联起来了。汉代焦延寿《易林·坤之中孚》载:“安如泰山,福喜屡臻。”班固《汉书·卷五十一·枚乘传》载:“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九·武帝》载:“传之子孙,施之无穷。天下之安,犹泰山而四维之也……”
安如泰山这一成语或是类似的话,在中国典籍中大量出现。为什么是安如泰山,而不是安如其他山呢?
主要原因之一应该是泰山独有的外貌气质。其山势体貌,给人以安定、威严、雄强之态。泰山山体体量大,其东至济南章丘区,西至大运河,北至济南仲宫街道,南至大汶河;山体基础宽厚,下部坡度较缓,以磅礴之势立于华北大平原之上;泰山山体中上部陡然拔起,坡度加大,气魄雄强;泰山主峰单一且浑厚,气势魏然,没有众峰竞立的现象。泰山山势还有一独特之处是顶平。泰山主峰名太平顶,顶平也有“安”且通天之意。《岱览》云:“魏然高且大者曰山,极天曰顶,蟠地曰盘,突兀上锐曰峰,肩领曰岭,屏障曰嶂……”泰山不光为山,更有“极天”之顶,因此《风俗通》云:“泰山,山之尊者。”
另外的原因应该是“泰”字本身与“安”有关联。《周易·卷之八》曰:“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者,礼也。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周易·泰卦》曰:“泰,小往大来,吉。亨……言平,犹言泰也。谓上下阴阳皆均。”《泰山石堂老人文集·石堂答》曰:“愿天下人泰,泰山始是泰;愿天下人安,泰安始是安……若是一人不泰,便是泰山不泰……”
安如泰山,此成语已汇入了历史并融进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