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芮)每年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恰逢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60周年。当日上午,2025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场活动开幕式在岱庙北广场举行。聚焦“灾害与冲突下的遗产应对准备:ICOMOS 60年行动启示”这一主题,本次活动与会嘉宾齐聚泰山脚下,交流探讨古迹遗址保护,分享各自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成果及经验。
为充分发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资深理事、专家在协会各项业务工作和课题研究方面的智囊作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学术委员会同步成立。活动现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与泰山、曲阜“三孔”签署了关于会员开放调研的协议。
古树名木保护是文物保护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泰山景区实施了古树名木育苗工程。为加强文化传播与交流,活动现场,陕西省黄帝陵文化园区管理委员会向泰山景区管理委员会赠送黄帝手植柏子代苗木。
文物主题游径是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干,以特定主题为主线,有机关联、串珠成链,集中展示专题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活动现场发布了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山东省“斯文在兹”文物主题游径入选,其中包含我市泰山古建筑群、泰山石刻、宁阳颜子庙和颜林等文保单位。
当天下午,参会专家围绕“中国文化遗产绿色发展与多彩传承”举行学术研讨会,就文化遗产的防灾减灾与韧性、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发言。活动期间,与会嘉宾先后到岱庙、泰山考察世界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扎实推进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工作,加快推进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精心实施泰山古建筑群、岱庙等重点文物保护,努力打造泰山国际登山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旅游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