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世强 文/图
崅峪乡献神袍碑位于泰山景区红门宫北小碑林,地面以上碑高1.47米、宽0.7米,顶覆屋脊形石盖,碑首书“万古流芳”四字,是泰城崅峪乡(今岱岳区角峪镇)信众向碧霞元君敬献神袍记事碑,立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其文为:
盖闻赭黄惨紫,斑斓呈夺目之华;元马宝鸡,亄费耀章身之彩。彰惠贶于玉堂,韦学士艳称覆缬;示宠嘉于丹陛,狄梁公荣诩铭金。岂徒山水绘形,凌云侈南朝之赋;文章入彀,夺锦矜左史之才哉。然而绯罗争妍,一品披金华之殿;青霜标异,五铢曳珠蕊之宫,袍之为服,人固重之,神亦珍焉。泰山碧霞元君,披琼函以缮性,握玉印以阐珍。品迈玉姜,名齐金母。右庚左乙,受六甲之灵符;北寒西盈,契四真之妙谛。宜蚁慕者克周遐迩,而麋至者无间山川矣。好义乡崅峪里,皈依素切,稽拜尤殷。近有首事人等,鸠合善信男妇约计数百名,蚨聚资财钱缗共得若干贯,虔制神袍一袭。彩色照人,白地裁光明之锦;光华眩目,黄绢绘宝相之花。匪谓衬霞帔珠冠,足壮庄严之像;亦愿随香花楮锭,同表祝厘之诚云尔。
乙酉科拔贡、候选直隶州州判贾公策拜撰,金牛庄佟日兰沐手敬书。
鲁东冶、角峪(崅峪)、南角峪(崅峪)、岳家庄、乔清、小河西、唐庄、公家庄、徐家冶、尹家庄、柴庄、杨庄:刘凤仙十千,乔彦修十千,张高氏十八千,郗在祥六千,王张氏二千,郗在让六千,韩张氏五千,王涌、胡吕氏七千,马郗氏一千,齐孙氏二千,贾□氏二千,郗在仁二千,王业存二千,岳刘氏八千,齐玉立二千,高马氏、□宗氏五千……(238人题名捐资略),石匠马恭。
大清咸丰五年,岁次乙卯花月上浣吉旦立。
碑文大意:听说赭黄色与深紫色斑斓多彩,呈现耀眼夺目的华丽;宝马与神鸡,费尽心思装饰衣服以显光彩……袍服作为一种服饰,人们很看重它,神灵也很珍视它。泰山碧霞元君,用道经修养心性,手握玉印阐明道理,品德高尚,声名与西王母齐名……所以对她仰慕的人遍布各地,人们跨越山川阻隔,像群蚁慕香般到此没有间断。
好义乡崅峪的人们,向来虔诚地信奉碧霞元君,近来有主事的会首聚集数百名善男信女,筹集了若干贯钱财,诚心制作了一件神袍,用白色的底子裁剪出鲜艳照人的光明之锦,光辉华丽令人目眩,在黄色的绢布上绘制出宝相花,不是说这件神袍搭配霞帔珠冠,就能使庄严的神像更加壮美了,是希望伴随着香花、纸钱,表达祈求福祉的诚意罢了。
贾公策撰写的整篇碑文辞藻华丽、行文流畅。拔贡,清代定制每十二年,从各省注重文学才华、品行等学政生员中举行一次选拔,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等,是科举制度中选拔人才的一种特殊方式,给一些常规科举考试中未获录取的有才华生员另一条入仕途径。候选直隶州州判,“候选”表示等待吏部选派,“直隶州州判”是一种官职,直隶州与府平行的行政区划,州判是辅助知州处理政务的直隶州佐官,一般从七品,候选直隶州州判意味着此人已具备担任直隶州州判资格,需要等有合适的职位空缺时,会被正式任命到相应岗位上履职,是一种候补官员的身份。
贾公策,历史上此人有相关记载。
同治年间,捻军侵入山东境内,山东百姓出于自卫组织武装力量抵御,有很多绅民妇女英勇殉难,时任御史游百川于同治八年(1869年)九月间上疏,将本籍(山东)阵亡殉难绅民妇女开单上奏,奏请恩恤……又陆续访闻到泰安府泰安县举人贾公策等3309名殉难妇女……再次恳请皇帝“恩予旌恤,并准捐资建祠,以维风化而励忠节”。
关于清兵围剿窜入泰安一带捻军,《山东军兴纪略·卷六》有记载:其日申刻,大股贼入汶上之戴村坝、王汴庄,绕城东南北数十里,邉马成群,知县张锡伦守御有方,城得无恙,正起飞熊军驰逐要击,匪众不战盘旋窜走,或分或合攻围苑庄民圩(今济宁市汶上县境内),正起十四日驰□之,贼解围引去,奔东北入宁阳之古城沙庄,正起军及之宁城南三十里,分曹遮击,贼如飘风掣电忽东忽西,官军擒其长发者数十,拔难民千余,夜四鼓正起飞熊军追击大股于宁之岗山屯,分股奔滋阳之房家院(距城十二里)城东郭家村、滕村、蔡家桥东南五里金口坝粉店,曲阜城西大柳庄、戴庄,城北姚村、孔村、泗水桥,肥城西南西里村、张里庄,营裹漫延汶上之马庄、冯庄、泰安之天平店、黑水湾、竹店,又正南旧镇赵家庄,岁一二百里,人马如峰如蚁,不见其际,鸿章檄诸军驰击,而东军至济宁备粮药由滋向泰安,十七日,铭军亦至,周盛波盛传军二十余营,由曹县趋长青(今济宁市境内),鸿章又虑贼由泰安窜沂州可达江南海州、清江,饬王永胜开字军出单县,刘宏富奇字军出徐州均赴宿迁,董凤高凤字军、孔昭右华字军并扼韩庄,宝桢令成谦常武军追入宁阳,而捻众前队方屯滋阳之蔡家桥、甄家桥、泰安之安驾庄、坡庄、边家院……十六日卯刻,宝桢督成谦、绍修、锡周军向岗山屯进,行至屯南十余里茅庄,马步贼千二三百向北行,遥见官军娖队迎拒,官军骑兵先纵轰击践踏毙贼二百余……擒匪首邵元明……等百八十余人……漳元明等发长一二尺者百四十余……
捻军侵入山东境内被清廷重兵镇压肃剿,以及山东百姓自卫抵御伤亡惨烈的一段历史,《游百川研究》(姚吉成、邢恩和、左登华著)一文有记载:
同治七年三月,西捻军由开州、滑县、清丰、朝城渡运河进入山东茌平、高唐,后挺进到沧州、静海。游百川奏请合力兜剿捻军。《清实录·同治朝实录》载:“本日御史游百川奏,此次捻逆回窜青莱,未得肆掠,饥疲已甚,其中被胁难民,皆思自拔,请伤乘此合力兜剿。”……四月,东捻军在山东巡抚丁宝桢、两江总督曾国藩、提督刘铭传等的围追堵截下,在胶莱河、潍河一带被消灭。西捻军失去了外援。六月,恰逢黄河涨水灌入运河,西捻军被围困在徒骇河、马颊河、黄河与运河之间,被丁宝桢、李鹤年、李鸿章大军所消灭。捻军被剿灭以后,一是余部的清剿,二是官方死伤人员及被扰百姓的善后处理。秋七月初九日,游百川提交《奏请伤办善后事宜》折。折曰:
逆捻荡平,善后事宜亟应妥办。谨即愚惟所及,胪列渎陈,伏祈采纳。蠲缓与赈济宜并行筹划也。臣闻贼纵所至,间阎耕种失时,田无所出。闻蠲缓恩旨固已食惠无穷。至失业之民,避贼逃难糊口无资。及闻贼灭,复还乡里,饥寒切肤,莫能存活,惟有辗转沟壑耳。请伤督抚查有失所贫民,令州县据实详报多少名口。先期筹款赈恤,或设立粥厂,或酌给米粮。庶贫富一体感恩,民生缄口矣。奖励与请恤,宜力求核实也。臣向闻被贼之区,往往有本处绅衿并无团练实绩,徒以平日与官吏相习,事平之后,滥得优奖。而义民实在出力者,或反不得仰邀声叙。请伤下督抚,凡奖励团练,务令地方官确切查明,秉公详报,不得稍涉含混。至士女殉难捐躯,非地方官所能周知,宜责成公正绅者设局采访,分别请恤。
御史游百川奏陈善后事宜各条,除赈恤贫民,俟官文、丁宝桢等查明后再降谕旨外,其团练出力绅董及殉难绅民妇女,著官文、丁宝桢转饰该地方官确切查明,分别奖恤,毋得冒滥遗漏。
紧接着游百川又上《奏为续行访闻本籍各州县阵亡殉难绅民妇女伤旌恤由》奏折。折曰:“巡视东城掌福建道监察御史臣游百川跪奏,为续行访闻本籍各州县阵亡殉难绅民妇女,恳请恩予旌恤,并准捐资建祠,以维风化而立忠节,仰祈圣鉴事。窃臣于同治八年九月间,曾将本籍阵亡殉难绅民妇女开单奏请恩恤,仰蒙允准在案。兹复访得山东各属自军兴以来,历年阵亡殉难绅民,泰安府泰安县举人贾公策等三千三百九名殉难妇女、武定府沾化县绅士、前任四川彭山县知县范象乾之妻王氏等一千六百二十五口,查其死节情形或齐心弑贼慷慨(以下缺失)”“见闻所及,冒昧渎陈,伏祈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清实录·同治朝实录》载:“(同治)七年秋七月甲申,谕内阁,前因捻逆荡平,直隶、山东、河南被扰地方,伤令该督抚等查明轻重情形,分别蠲缓,并寄谕官文、丁宝桢等妥筹抚恤。兹据御史游百川奏陈善后事宜各条,除赈恤贫民,俟官文、丁宝桢等查明后再降谕旨外,其团练出力绅董及殉难绅民妇女,著官文、丁宝桢转饰该地方官确切查明,分别奖恤,毋得冒滥遗漏。”
最终,清廷同意追予贾公策等阵亡殉难人员恩恤。《大清穆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四》载:“同治十年。辛未……追予山东泰安等处阵亡殉难举人贾公策等绅民妇女四千九百三十四名口分别旌恤如例。并予建祠。”
抚碑读文,心生难过,想清朝同治年间,社会动荡、饥民四起,兵荒马乱、贼寇流行,纵文采华丽的贾公策之流,苦读求学,终见希望,候补功名期间,却突遭无妄之灾,惨遭劫难,令人痛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