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 文/图
“嗒、嗒、嗒……”20世纪70年代的夜晚,月光如练,老泰安县城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县委大院深处,父亲胡万德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坚毅,他正用那台陈旧的铅字打字机,一丝不苟地工作着。
父亲在泰安县委办公室担任文印组组长时,虽享有县处级政治、生活的待遇,但他从未因此而有丝毫的懈怠与自满。相反,他更加勤勉地投入到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淡泊名利、勤恳奉献、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的深刻内涵。这份精神,如同一股清泉,成为我们代代相传的好家风。
20余年光阴荏苒,父亲虽已远去,但他留下的好家风,却如同那不绝于耳的打字声,在我们家族中代代相传。后辈铭记他的教诲,将这份精神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力求做到最好。
淡泊名利忠于党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我的父亲胡万德,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热血,书写了一段段不朽的传奇。1945年,他毅然投身革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用青春和汗水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从班长到文书,从科员到参谋,每一步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辽沈战役的硝烟、抗美援朝的战火,都见证了他作为军人的英勇与无畏。然而,荣誉与功勋对他而言,不过是过往云烟,他心中始终坚守的是那份对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
1955年,当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挂在他胸前时,父亲没有选择居功自傲,而是更加谦逊与低调。同年12月,他响应国家号召,转业地方,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山东省监狱、公安厅民警干校、泰安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等多个岗位上,他都以同样的热情和专注,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他的心中,职位的高低、待遇的厚薄,从不是衡量价值的标准,唯有对党的忠诚与对人民的热爱,才是他永恒的追求。
勤恳奉献“孺子牛”
20世纪60年代,父亲迎来了他职业生涯中的又一重要阶段——负责筹建老泰安县委文印室。这是一项既繁琐又重要的任务,需要极高的责任心和耐心。面对简陋的条件和繁重的任务,父亲没有丝毫的退缩与抱怨。他亲自挑选设备、培训人员、制定流程,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每当夜幕降临,整个县城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时,文印室里灯火通明。父亲在铅字打字机前忙碌着,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在与时间赛跑。那些冰冷的铅字,在他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字一句地传递着政策的脉络和党的声音。他的双手因长时间的工作而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但他的心中却充满了满足与自豪。
记得有一次,我深夜醒来,发现父亲还未归来。母亲带着我走向县委大院,只见文印室的灯光依旧亮着,与星空交相辉映。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父亲那颗无私奉献的心,在黑暗中熠熠生辉。我深深地被他的精神打动,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的决心。
作为泰安县委文印组的筹建负责人,他享受着县处级待遇,被人谑称为‘胡大尉’。在他的辛勤努力下老泰安县委文印室很快便步入了正轨,为地方政府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父亲也因其出色的表现,得到了组织与同志们的充分认可,获得了无数荣誉。然而,这些荣誉对他来说,只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与鼓励,他依旧保持着淡泊名利、勤恳奉献的态度。就在他离休时,因历史原因造成几十年少定一级行政级别,需补发上万元工资。组织要给他落实时,他也是淡然处理,将其作为党费交与组织,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薪火相传好家风
每当我回想起那段岁月,心中总是充满了对父亲的敬仰与感激。夜深人静之时,我总会想起那个在文印室中默默工作的身影,想起他那双布满老茧却异常灵巧的手,想起他那张因长时间工作而略显疲惫却依然坚定的脸庞。这些记忆,如同珍贵的宝藏,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记得那时,我和姐姐还都是青涩的少年,但父亲对待工作的执着与热情,深深感染了我们。他总是加班加点,即便是周末和节假日,也常能在文印室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在他的影响下,我和姐姐在思想上逐渐成熟,对党的认识也日益深刻。于是,在不到20岁的年纪,我们满怀对党的热爱和忠诚,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的妻子之所以走进我们这个家庭,她说,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被我们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蓬勃向上的浩然正气所吸引。结婚25年以来,在工作之余,她照顾我病弱的母亲,悉心教育两个孩子,尤其是在我母亲因病卧床的两年里,妻子无微不至地专心护理,耐心安抚老人情绪,为家庭撑起一片天。
如今,这份红色基因已经在我们家族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的儿子,听奶奶给他讲爷爷的革命故事,受其影响,从小就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大学期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21岁那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沿着他爷爷走过的道路,在部队上继续传承着家族的红色血脉。
这一切,都离不开父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坚定的信念。
“县级待遇”打字员——这是父亲一生的写照,也是我们家风传承的起点。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我们将继续秉承家训,弘扬家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