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文洁 李皓若 杨玉洁 文 隋翔 图
你有体重困扰吗?你是否想健康减重?2025年全国两会明确提出“体重管理年”国家行动,减重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在“国家喊你减重”的背景下,我市不少医疗机构纷纷开设以“减重门诊”等命名的体重管理门诊,从西医诊疗到中医调理,从科学饮食到适当运动,多学科多维度共治肥胖,助力全民健康“轻”装上阵。
中医减重渐受青睐
“我们现在进行的是埋线治疗,把线放在针管里面,再埋入穴位,通过穴位刺激身体产生代谢来达到减重的目的。”近日,在泰山区财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国医堂的诊疗间,中医科主任尚喆正在为患者李女士进行治疗。她一边介绍埋线原理,一边熟练地将一根根特殊线体埋入李女士的穴位。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因肥胖患有脂肪肝等多种疾病,自去年9月份开始埋线减重,如今已经减掉10多公斤。“在埋线减重前,我曾经尝试过节食、吃减肥药等多种办法,效果并不理想,还导致了内分泌紊乱。在采用中医疗法减重后,配合医生建议的科学饮食,我的体重有了明显变化。”显而易见的成效让李女士更加坚定了减重的信心。
在国医堂,与李女士一样选择中医减重的人不在少数。“今天上午,我们接待了4位患者,其中两位是通过埋线手法来进行体重管理的,还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拔罐、针刺、十字艾灸等项目的。中医疗法副作用小,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很受患者欢迎。”尚喆介绍,中医通过个体化的“辨证施治”,从调理内分泌入手,根据不同体质选择不同方式。“自从国家提倡减重以来,来门诊减重的人有所增加,从过去每天四五人增至每天十余人,大家对身体健康管理越来越重视了。来治疗的人多以患有‘三高’等基础病和长期坐办公室的女性为主,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尚喆说。
中医疗法是否可以让减重一劳永逸?尚喆介绍,中医疗法通常作为综合减重方案的一个方面,减重者在治疗期间还需配合饮食管理、运动干预等。“比如晚饭要少吃,高糖的奶茶饮品不能喝,饭后靠墙站15分钟,这些对减重都有帮助,还可以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调整内分泌,让身体达到更健康的状态。”尚喆建议。
健康的身体管理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泰山区财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苏文文表示,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诱发因素,其根源在于日常的不良生活方式。为让健康管理体重的观念深入人心,泰山区财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开办健康教育讲座、成立“糖友会”、组织免费训练营以及教授八段锦等方式,助力有“三高”问题和肥胖问题的重点人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好体重管理,降低疾病发生率。
在训练营进行科学减重
每天按计划累计运动3个小时,严格按照营养食谱进餐,遵循医生的健康指导……在市中心医院高新院区减重中心医护人员的规范化体重管理指导下,24岁的张先生仅用3天时间减重2.5公斤,这让曾经尝试多种减肥方法未果的他十分高兴。张先生减重初始体重135公斤,患有重度脂肪肝,肥胖给他带来了诸多困扰,于是他下定决心走进减重中心。“来减重的第一天,我跑了30分钟就跑不动了,累得气喘吁吁的,现在能坚持跑60分钟。”张先生说,“每掉1斤,我都能感觉到身体的轻松。科学方法让我看到了希望。”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超重肥胖问题日益凸显。最新数据显示,山东省的超重肥胖率已达64.4%。在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中心主任杨松看来,在外就餐率上升、外卖食品高油高盐高糖、工作压力大及运动不足等因素,都是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肥胖不仅影响外貌,更是健康的‘隐形杀手’。”杨松介绍,肥胖与300多种疾病相关,是多种慢性病的重要诱因。为应对这一问题,市中心医院去年成立泰安市首家减重中心,在5个院区开设减重门诊,并创新开展减重训练营。“减重训练营目前已经开展了3期,实行封闭式管理。在训练营,除了制定运动方案,医护人员还会为每位学员建立专属健康档案,由多学科团队提供全方位指导,确保学员在减重的同时获得充足的营养。”同时,杨松表示,训练营内还会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内分泌科、心理科、中医科、营养科专家从不同方面讲解健康知识,让学员了解肥胖的危害、成因、预防及科学减重方法。
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的启动,前来咨询减重的群众数量显著增加。“我们做训练营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员科学减重的同时,让他们迈出科学管理体重的第一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育自律精神,从而学会合理饮食、爱上运动。”杨松说。
减重既要管住嘴也要迈开腿
减重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科学制定计划,这是采访时医生的普遍共识。目前流行的“戒晚餐”“断碳水”等各种减肥方法是否靠谱呢?
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制科主任高荣涛表示,碳水化合物是葡萄糖的主要来源,长期戒断碳水化合物会导致大脑细胞葡萄糖供给不足,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疲劳、头晕等症状。正确的做法是保证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精致碳水化合物和添加糖的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薯类这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这样既能保证营养,又能有效控制体重。
对于“戒晚餐”的做法,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科副主任乔雯表示,不吃晚餐可以减少热量摄入,短期内可能会使体重下降,但长期不吃会降低基础代谢率,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体重很容易反弹,甚至可能比减重前更重。“我们建议一日三餐规律进食,晚餐可以适当少吃,但要选择新鲜、低血糖生成指数的水果和蔬菜,以及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脂肪含量低的肉类,避免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乔雯说。
既要管住嘴也要迈开腿。“对于大多数肥胖人群来说,可以从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开始,逐渐加大运动强度。”高荣涛表示,在运动方面,成年人可以从有氧运动开始,儿童和中老年人群则可以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如跳绳、踢毽子、广场舞等,无论哪种运动都要遵循“动则有益、多动更好,循序渐进、贵在坚持”的原则,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扩大体重管理门诊覆盖范围
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为加强干预、预防和控制超重,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去年以来,我市启动实施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进一步推进体重管理科普宣教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单位,扩大体重管理知识普及的覆盖范围。
市卫生健康委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我市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开展慢性病患者食养指南、肥胖症诊疗规范等相关技术方案培训,整合营养、内分泌、外科、运动康复、中医、心理等相关专业资源,推动所有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及肥胖症诊疗服务。同时,我市积极筹建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体重管理联盟,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养,提升医疗机构体重管理能力,形成功能互补的体重管理新服务模式,为肥胖及超重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经济、公平的医防融合服务。
“以体重管理为突破口,我们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扩大体重管理门诊覆盖范围,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支持环境。”该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系统的干预措施,有效遏制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全面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