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青部落 上一版3  4下一版
见春山
水滴石穿
浮香一路到天涯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4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滴石穿

泰山老石窝。
 

□赵波平 文/图

“水滴石穿”是一成语,意思是水经常滴在石头上,能使石头穿孔。其比喻人们做事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做成本来很难办到的事情。

“水滴石穿”有一则故事。在宋代时,张乖崖出任崇阳县令。适逢县内盗窃成风,甚至库银也会丢失。张县令决心严惩盗窃,还全县平安。一天,他巡查衙门四周,见一库吏从钱库中走出,行色慌张。张县令厉声把库吏喊住,让随从对其搜查。结果,在其头巾里搜到一枚制钱。张县令便让人把库吏押回大堂廷杖审讯,问其一共从钱库偷了几次?共偷了多少?库吏不服,并怒道:“偷了一枚钱算什么大事情?至于要用刑吗?”张乖崖看到库吏竟敢这样顶撞自己,不由得十分愤怒,他拿起朱笔,宣判说:“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判决完毕,张县令对库吏斩首。此后,崇阳县域几无盗窃,民风大善。

该故事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地集·一钱斩吏》。原文为: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申台府自劾。崇阳人传之。

其实“水滴石穿”的最早来历与泰山有关,所穿的“石”也是泰山石。班固《汉书·卷五十一·枚乘传》载:“初,吴王濞与七国谋反……枚乘字叔,淮阴人也,为吴王濞郎中……乘奏书谏曰:‘……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这里的“溜”就是水溜子、水滴。这就是说的“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而且被穿的“石”是泰山石,泰山石质地坚硬,能被水滴穿透,这说明水虽柔弱,但是只要固定于一点长期地冲刷,也会把石头击穿。当时,吴王并没有听取枚乘的谏言,他也因叛乱被杀。很快,汉武帝闻乘名,便以安车蒲轮征乘。后来,枚乘子皋曾随汉武帝登封泰山。

赵波平,正高级工程师、泰山文化协会会员,曾主编《泰山故事——景物篇》,参编《泰山石敢当造像》《泰山石刻书外拾锦》《北方乡土树种园林应用》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