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城事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祈福纳祥共赴瑶池盛宴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不曾离去
一块泰山石的“回家”之路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4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不曾离去

 

评论员 李娈鸾

清明节前夕,在宁阳烈士陵园,一场特殊的“重逢”令无数人动容。从重庆到泰安,74岁的莫洪文跨越1400公里,终于触摸到四伯莫青河烈士的墓碑,77年的寻找与等待化作墓前的无声泪雨。当天,共有5户家庭迎来了这场跨越时空的“重逢”,这是泰安近年来开展为无名烈士寻亲行动的缩影,更是对英雄精神的深情告慰。

英烈是闪亮的精神坐标,他们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当年在匆忙的战事中,许多牺牲的烈士被就地掩埋,化作陵园里一座座无名墓碑,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了姓名。曾几何时,烈士的后代们几十年如一日寻觅亲人的下落,不放过任何细微的线索。而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许多烈属在大海捞针中一次次失望,只能把思念深深藏在心底。烈士回家和烈属寻亲,这是穿越时空的双向渴望。

“让无名烈士重归有名英雄”,不仅仅让他们从“无名”到“有名”、从“有名”到“留名”,更是对烈士精神的弘扬,是对红色基因的赓续。与莫青河烈士同一批确认的李人高烈士,其孙子李永才,因家族口述史从小立志从军,如今已成长为优秀的军人;宁阳通过AI技术为烈士画像,让英雄的形象从泛黄照片中“活”化,今年以来已吸引8600余人次走进陵园追思。更令人动容的是,2024年宁阳籍烈士王龙、栾留伟因救人牺牲,被追认为烈士,彰显了英雄精神的代际传承。

红色基因、革命薪火能够代代相传,需要全社会的参与。2022年开始,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主导,公安、党史等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一场为无名烈士寻亲的行动在泰安拉开帷幕。整合资源,并设立专项基金,这种跨部门、跨区域、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模式,让寻亲工作跑出“加速度”。截至2025年3月,泰安已为129位烈士找到亲属,为255位英雄绘像。每名烈士身份的确认,都是一段英雄史诗的补全。

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不曾离去。让我们铭记这些英雄,传承他们的精神,积蓄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接续奋斗。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