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波平 文/图
诸葛菜又叫二月蓝,在泰山上广泛生长,从山脚到岱顶都有分布,常密集丛生于沟谷、河滩、林下、岩石基部等土层深厚湿润处。其耐低温,耐阴,适应性强,常经冬不萎,在寒风料峭中迅速密集生长,叶片肥厚,开花早,花期长,整个生长期跨越冬季并长达8个月。在早春防火紧要期中,在一片干枯的林下落叶丛中,诸葛菜最先铺展开大片大片的绿叶,让林间迅速增添了生机,形成了密布地面的生物防火阻隔带,是珍贵的防火草本植物之一。
传说诸葛亮北伐出征时,为筹措粮草,打听老农知有一种野菜,其生长普遍,茎叶能吃,可充饥,可饲畜。于是,诸葛亮下令广种此菜为军粮。后来,人们便称此菜为诸葛菜了。
《诗经·谷风》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尔雅》载:“菲,蒠菜。”晋郭璞注云:“菲草生下湿地,似芜菁,花紫赤色,可食。”有学者认为,这里的“菲”就是诸葛菜。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载:“诸葛菜,北地极多,湖南间有之。初生叶如小葵……春初开四瓣紫花,颇娇,亦有白花者。耐霜喜寒,京师二月已舒萼矣。”
诸葛菜分布广泛于东北、华北及长江沿岸,北至辽宁,南到湖南,西到山西、陕西,以山东、河北分布广,在山地、平原、路旁或地边常见。诸葛菜是十字花科诸葛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达70厘米。基生叶呈羽状分裂;中部叶片抱茎,顶生叶呈卵形;上部叶片矩圆形,不开裂,基部两侧耳状,抱茎。顶生总状花序;花色浅紫、深紫、紫中带白,有的纯白,花色鲜艳且丰富,花朵多,一棵可开花300多朵,观赏价值高;花期近两个月,盛花期30天。长角果条形,约6月中下旬成熟,种子在果内排一行,黑褐色,种子含油量高达35.8%,且油分品质高,营养丰富,是重要的油料新种源。诸葛菜茎叶水分饱满,营养丰富,也是重要野菜及饲用植物之一,其叶用开水泡后再冷水浸去苦味即可食用。诸葛菜全草可以药用,有利水消肿、泻肺平喘的功效。诸葛菜是泰山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