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城事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改革破局之力 奏响发展强音
  
  版面导航    
2024年1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改革破局之力 奏响发展强音

兖矿泰安港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园。 记者 张建 摄
 

本报记者 张建 毕凤玲 崔东旭

自改革起,历经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又抵达关键节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作出了规划,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赴山东视察指导,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山东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总定位、新要求,赋予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泰安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以2029年为目标,为泰安推进新的改革事业绘制了切实可行的“施工图”“任务书”。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止境。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的泰安,正迸发出一种磅礴力量,推动着我市产业、科技和开放水平等不断向前发展。

改革驱动 开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航道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泰安正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奏响新时代发展的绿色乐章。

产业升级是驱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对生产工艺进行绿色化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位于宁阳县八仙桥工业聚集区的山东金天和纸业有限公司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新上一条年产50万吨食品级卡纸生产线和一条年产20万吨生物化机浆生产线,以及与其相配套的碱回收综合污染治理回收设施,能够实现废水废气等达标排放。项目以自产化机浆为主原料,全程智能化控制生产,采用国内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达到废水不出厂的效果,智能化程度高、绿色、环保、高效。

绿色造纸产业是泰安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6月,山东省2024年度“产业大脑”的32个建设试点和18个入库培育名单公示,我市4家单位成功入选山东省“产业大脑”公示名单,数量列全省第二;今年8月,2024年省级绿色制造单位名单公示,我市22家企业(园区)成功入选。

泰安聚焦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7.4%,高于省平均0.5个百分点;全市新创建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总数达到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69家。

传统产业逐“绿”向新,新兴绿色产业蓬勃发展。近期,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办公室下发《加快场景创新引领“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我市“储能之都”成功入选全省12个场景创新引领区。在实施期内,我市将加快突破无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无级变速机组、磁悬浮储能等一批“卡脖子”技术,构建以抽水蓄能、盐穴储能、电化学储能为支撑,制氢储能、熔盐储能、飞轮储能为辅助的新型储能体系,打造国内领先的千万千瓦级储能基地,为带动全省场景创新和新质生产力扩容提供示范。

此外,泰安成立全省首家虚拟电厂创新服务中心,“聚合式”友好型虚拟电厂纳入全省首批虚拟电厂试验示范项目,正式参与山东省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我市泰开绿色低碳多场景柔性智慧园区微电网成功入选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名单,为深入推进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泰开模式”。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泰安紧紧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绿色为导向,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初步构建起具有泰安特色优势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改革破题 让“新引擎”动能澎湃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器”。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要求。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金链有机融合,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如何让科研成果走下实验台,迈向产业化?如何让企业迸发创新活力,实现转型升级?“科技副总”的聘任,让高校的科研创新在企业有了产业转化的渠道,双方一拍即合。

今年3月,我市开展“科技副总”选聘工作,借助“百名专家泰安行 百家企业进院所”行动,从市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中选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教授走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工作。从一位“副总”到一项技术,从一个成果到一批产品,我市不断拧紧校企之间的“纽带”,打通成果转化的“窗口”。据了解,在“双百行动”框架下,我市已有92名专家人才受聘担任企业“科技副总”,不断推动科研深扎产业一线,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变成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量”。

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应。自去年以来,我市推出“百名专家泰安行 百家企业进院所”行动,针对重点产业链、创新链技术瓶颈,不断加大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力度,以特聘专家、项目顾问、技术咨询、协同攻关等灵活方式,建立起全市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常态化交流机制,实现企业创新发展“所需”与院校优质成果“所能”的有效对接。在“双百行动”框架下,今年上半年,我市共组织189家企业赴高校科研院所举办科技对接活动,邀请6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的365名副教授或博士学历以上专家来泰开展对接交流、洽谈项目,累计发布最新科技成果1004项,解决技术难题115项,达成合作意向111项。

改革越向纵深,创新动能越是澎湃。打通机制堵点,破解转化难题,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充足的血液和养分。

勇担重任 塑造开放新优势

改革与开放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只有明确改革思路、推动改革举措落实到位,才能形成高水平开放格局;只有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开放能力,才能加速改革进程、凸显改革成效。

“兖矿泰安港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园畅通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大通道。从山西运来的煤炭,通过水运分拨到山东及京杭运河沿线省份,最快仅需一天就可到达终端用户,成本较公路运输降低80%,与铁路相比降低50%,极大提升了山东内河港口服务能力,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东平县彭集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葛冰介绍。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也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据了解,兖矿泰安港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园项目总占地面积120公顷,投资30多亿元,随着二期项目的紧张建设,未来吞吐量将达到6000万吨。该物流园作为“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重要交通枢纽,一直坚持专业化管控、数智化升级、生态化发展。园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依托智能化管理平台,将复杂的生产作业流程变得简单智能。以“一中心、四平台”搭建起“智”空间、“慧”服务的智慧智能园区,坚持“少人化、无人化、数智化”作业,与同类园区相比减少用工200余人,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更确保了安全生产系数。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不乐观,外贸外资持续承压,但一组数据彰显了逆境下泰安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今年1至9月,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406.1亿元,同比增长30.9%;全市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对外经济合作3项增幅分列全省第一位、第七位和第三位。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着新特点、新变化,必须充分利用好我市基础优势,立足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山东省黄河战略先行区政策叠加优势,把泰安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向前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就要以更高的驾驭能力,加快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的泰安,坚持改革和开放互促共进,更好促进合作共赢开放、更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开放、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开放,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上持续进行新的探索实践。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我们将坚决扛牢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重任,立足全市乃至全省改革开放大局,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切实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泰安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正奏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激昂乐章,那嘹亮的号角声,穿越泰山的层峦叠嶂,传遍每一寸土地,为泰安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一幅绿色繁荣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