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波平 文/图
泰安旧城仰圣门北为岱宗坊。坊南北两侧原有庙宇相连,分别有丰都庙、三曹庙、升元观、三皇庙、玄帝庙、观音堂、梳妆楼、行宫、玉皇阁、北斗殿、青帝观、后土殿等。其中,金龙四大王庙在北斗殿北,人称大王庙,实为河神庙,御史郡人赵弘文曾为重修庙碑记篆额。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二载:“金龙四大王庙,在玉皇阁北偏。按,神为南宋谢绪,行四,隐金龙山,宋亡,投苕水死。明天启四年以拥护漕河封今号,祀于单县之黄堽。清康熙元年祀此,有王纪碑。”
金龙四大王是黄河神,管河中风浪,全名叫显佑通济金龙四大王之神。传说河神姓谢名绪,钱塘安溪人。其祖父谢达被封为广德侯,并建庙祭祀。谢达有孙四人,谢绪行四,曾在金龙山建白云亭。他于宋末隐居到苕溪,时刻不忘恢复中原。到宋朝灭亡后,他誓曰:“吾生不能报宋,死若有知,必展此志。”遂投苕溪死,时苕溪忽然暴涨至丈余。人们都以为是谢绪显灵了,就在金龙山给他立庙。据说朱元璋率兵与元军在吕梁鏖战。一天,朱元璋见云中有一名天将挥戈驱动黄河倒流淹了元军,元兵大败。夜间,朱元璋做一梦,梦见一书生拜见,自称钱塘人,姓谢名绪,玉帝特派遣其为河伯官,今天特意来帮助灭元军。朱元璋醒后,回忆梦中情形,即封谢绪为金龙四大王。此后,人们在黄河或运河沿岸建庙,祭祀金龙四大王。金龙四大王常是紫袍金身、顶盔披甲、手持钢鞭的形象。商人、船家、渔民岁时奉祀,祈求免遭风浪,多有渔获。沙畹《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秦国帅、雷阳译)记载:(大王神像)他右手拿着一把宝剑,左手拿着一块金锭。
为什么在泰山建黄河神庙?或因泰山俯瞰黄河,为黄河安澜入海屏障;或因自古朝廷治河、治运成功后,必到泰山告成功;或因济运之水来自泰山。总之,建黄河神庙于泰山,体现了古人河山一体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