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岩
桃花峪有著名景点彩石溪,溪底犹如彩石铺就,一条条石纹五彩缤纷,在阳光照耀下,弯弯曲曲的溪水像五彩的飘带,色彩斑斓,分外生动。
盘古开天地之后,终因过度劳累而倒下了,他在弥留之际决心将自己的灵魂和身体留给大地,肌肉变成了土地,血液化作了河流,而头颅则成了泰山。白云在蓝天上飘荡,绿水在群山间萦绕,苍松翠竹在风中轻轻摇曳,大地是如此美好。女娲、伏羲、泰山玉女,这些盘古的精灵化作大神,在这世界上自由生活,一年又一年……女娲突然感到了孤独,她想,要是有更多的伙伴该有多么好啊。
她来到河边,抓起了一把泥土,捏出了两只鸽子,片刻后,鸽子竟腾空而起;又捏了只小鹿,小鹿也活了,欢快地蹦跳起来……各种各样的动物在女娲的手中变出,世界变得生动了,鸟儿划破长空,鱼儿畅游在水中,动物在山坡上嬉戏,世界充满了生机。
女娲停下手来,平静的河水映出了她美丽的面容,她撩起河水洗了把脸,涟漪荡漾,影子消失。女娲心中高兴,心想,何不再捏出人来呢。她又抓起了泥土,捏出了人的眼睛、眉毛、鼻子……惟妙惟肖,泥人的身子、手臂、腿脚也活灵活现了。这泥人立刻有了生命,只见他眉目闪动,两腿一蹬,双手一扬,灵巧地站了起来。女娲欣赏着自己的杰作,爱从心底涌起,她无微不至地呵护着他们,保佑着自己的子孙风调雨顺、平平安安。而大地上的人们也渐渐成长、繁衍起来,并学会了捕鱼、打猎、制陶、耕种……
享受了长久的太平之后,人类的部落之间发生了战争。祝融部落与共工部落大战于不周山下。不周山高耸入云,是一根顶天的立柱,黄河之水从它的脚下直奔大海……
两军对垒,祝融用火攻之,共工以水防御,只见水火激荡,直杀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女娲看着焦急,她要制止人间的争斗,从天上降下。但是,就在此刻,战败了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擎天柱轰然倒塌,天也随之塌下。女娲举起双臂欲顶住苍天,但已是回天无力,伴随着巨响,天空出现了无数个大洞,数不清的巨大石块,带着火焰,如同陨石雨一般,呼啸着撞向大地,顿时地动山摇,四分五裂。继而,天上的火熄了,变成了一只只巨大的漏斗,向大地倾泻着洪水,苍穹已变得面目全非。
女娲抬起头来,发现天上有破洞三万个,不觉倒吸了一口气。她知道修复这破损的苍天是何等的艰巨。但为了天下的苍生,虽千难万险也在所不辞了!
女娲搜集了黄土,希望堵住大洞,可是无济于事,黄土立即就被洪水冲跑了。她又从山头上搬起巨石,塞进天洞中,也塞不住,所有的巨石都被洪水冲了下来。女娲无奈地坐到地上喘息着。然而,当她的目光再次看到无助的百姓时,她又站了起来。
她要炼就无比坚硬的五彩石来补苍天!
女娲用花岗岩造了一只巨大的坩埚,从东岳泰山采来青石,从西岳华山运来白石,从南岳衡山运来红石,从中岳嵩山运来黄石,从北岳恒山运来黑石,然后在坩埚下燃起了大火。炼石的地点选择了泰山,百姓们也都参与进来,有的把巨石劈开,放入坩埚,有的帮助砍柴烧火……天上仍然不停地倾泻着大水,而这泰山之上却是烈火熊熊,赤焰腾腾,人们为了战胜灾害重返家园,跟着女娲忘我地炼石。
女娲用小坩埚舀起了熔化的五彩石,向天空中飞去,五彩石划破长空,就像一道缤纷的彩虹。女娲将五彩石倒至破洞上,就像焊上一般,破洞被堵住了。就这样,一趟又一趟,女娲辛勤地干着,不舍昼夜。人们看到了希望,更加起劲地炼石,每天晚上,山上炼石处火光冲天,天体修补处电闪雷鸣。一年以后,三万个破洞差不多补完了,大地的洪水也渐渐退去,只有天边一个小的洞还在哗哗啦啦地流着水。女娲实在太累了,满面憔悴,人们跪在地上哭着劝她休息休息,说剩下一个破洞也已无关大局。女娲却摇了摇头,坚定地望着天空,说:“我拼了!”说完,将最后一点五彩石舀起,再次飞向了天空……可是,女娲实在无力了,她已拿不动坩埚,彩石洒了出来,洒满了泰山的山谷。
啊,好个女娲娘娘啊,她没有降下,而是扔掉坩埚继续向天空飞去,越飞越快,她衣衫的彩色飘带就像一道耀眼的闪电,人们惊呆了,大叫起来,只见娘娘将自己的身体填进了破洞,与苍天融为了一体!
女娲洒下的五彩石凝固了,变成泰山彩石溪,如今人们来到这里,就会想起人类的创造者和民族的拯救者——女娲,她的精神同盘古一样留在了泰山,也留在了中华儿女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