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天下泰山 上一版3
靠山的日子
后石坞施财碑记年代考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4年8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靠山的日子

虎山公园。
岱庙北门。
 

□刘水 文/图

“我从来到人间、睁开双眼那一刻起,就与山结下不解之缘。”

在《山林间》的结语开头,读到毛罗·科罗纳的这番话,我觉得他也是在为我代言。

我出生在泰沂山区一个叫水泉峪的小山村,村子四面环山,在山坳里,山是村庄的摇篮。虽然那些山不像科罗纳的家乡厄多的山那么高耸,我也不像他那样在山里放羊、打石头、攀岩、做木雕,但同样的是,我也有一段山里的生活。后来两次搬家,我也没有搬出山里。

再后来,从县城到省城,从求学到谋生,从小山到大山,我的视野内总有山的身影在。如果像科罗纳那样,把山比作是母亲,那我始终没有走出母亲的视线。

生活在山里,或者生活在山的视线内,山对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于意大利艺术家毛罗·科罗纳而言,“山是母亲,孩子在那上面玩耍、玩躲猫猫,向它撒娇。”“没事的时候,山和大自然经常陪我一起度过,令我觉得十分自在。”

山又是朋友,是医生,是向导,予人支撑和启迪。在他眼里,山会送给人许许多多的礼物,是一般男女以及父母无法给予的。他觉得“山能了解我、懂得倾听、会关注我”,并且会“保护我,疼爱我”。每当事情不太对劲时,他“还是会爬到一座山峰上寻求慰藉”。

山会教他一些“功课”,比如,对于人生的认识:“人生好比雕刻,必须削减,将多余的部分剔除,以显露内在的本质。”是山让他明白:“将生命存放在银行,希望借着利息重新将它找回来,是很愚蠢的事。”山还教会他:“走到高峰以后,除了下山,再也无处可去。”

山还是心灵的归宿和支点,站在山巅可以内观于心,让心有所托,又可以翘望世界,眼观天下。“山之所以美丽,在于四周空荡荡的。那种空会令我们害怕,或许是因为反映了我们的内心世界吧。山是那么完美雄健,却又是那么遥不可及。”这样的感觉,不是每个登山者都能体会得到的,只有一个人静静地面对大山、情满于山时,才会油然而生。

山外有山,他爬过不计其数的山,但他最爱恋的,仍然是他“自己的山”,那几座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山”。于是,他也就有了自己的座右铭:“认识你家的菜园,你就认识全印度。”认识了你“自己的山”,也就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认识世界,有时只需慢慢读懂一座山。

这也许就是“靠山”的意义?

由于同样有在山里生活的经历,我读毛罗·科罗纳的《山林间》时就感觉格外亲切。他的“山林间”也是我的“山林间”。他的爷爷曾告诉他:“别求厄运可怜你,厄运不会可怜你的,只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羞辱你。厄运要拿走你的东西,你就给它吧,等恢复力气以后,再心甘情愿地从零开始,重新出发。”我也去想在那个小山村,爷爷曾对我说过什么话。可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爷爷是个木匠,整天拿着刨子和锯子,低着头刨啊锯啊,不怎么说话。我甚至不能像科罗纳一样,为他写一篇故事。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