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波平 文/图
赵波平,泰安人,泰山景区中天门管理区林业正高级工程师、泰山文化协会会员,曾主编《泰山故事——景物篇》,参编《泰山石敢当造像》《泰山石刻书外拾锦》《北方乡土树种园林应用》等。
如意石刻是泰山著名石刻之一,位于云步桥南约150米路东,石刻面西,离地约1.2米,高0.45米,宽1.1米。
该石刻款为行书,上款为“辛酉春三月”,下款为“李和谦游山乐”,正文为草书,是“如意”的连体字。有一种说法称石刻是“如”字的草书;还有人说是象形字,像一只小兔在吃草,或像老鼠啮食,或像一柄如意;有说法称是“如此江山”的缩写;还有人说就是一个心形……众说纷纭,可这些都不影响该石刻的吸引力。游客至此,无不在欣喜中猜测评论一番,别有一番趣味。
石刻题写者李和谦是岱岳区山口镇小马庄村人,他生于1902年,聪慧好学,曾读私塾,后到泰城长发客栈当店员,服务之余喜练字,常用抹布当笔、桌子为纸,勤加练习,尤其善写连笔“如意”二字。1921年春天,他来到泰山,一到快活三里,见此处青山叠翠、碧水萦绕,便心生快乐,兴之所至,他一挥而就,“如意”字成。他又拿出15块银元,请镌石人精心刻制。就这样,后人便欣赏到了“如意”石刻。题写时,李和谦才19岁。
李和谦的“如意”并不是他个人的凭空臆造,而是有所依据的,此写法与草书“如”字并不相同,书写时有回绕动作,明显是用一圆润弧线代替了草书“意”字。在西安碑林也有一“如意”碑刻,上款为“庚午秋月”,下款为“马德昭”,正文是连体草书“如意”,旁有隶书注“吉祥如意”。马德昭,生于1824年,字自明,四川阆中人,善书法,曾任陕甘提督。西安“如意”石刻题于1870年,字体中的回绕笔画更明显,但是象形意味不足。泰山“如意”石刻的特有祝福形象,是本着热爱泰山的进一步创造,这热爱来自一位泰城的小伙计,他也让泰山与西安碑林结了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