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天下泰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泰山之巅的邂逅
朱翊钧御制铜殿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4年5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翊钧御制铜殿

铜亭。 通讯员供图
 

本报记者 李岩

朱翊钧是明朝万历皇帝,即明神宗,在改革派张居正丞相的辅佐下,开创了“万历新政”。

他母亲眼睛患上了怪病后,便向泰山碧霞元君求助,病愈后御制铜殿安置在碧霞祠,以示谢意。

话说有一天,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患上了眼疾,这可把朱翊钧急坏了,他赶忙宣太医来医治,可是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还是治不好。万历皇帝急得大骂太医是一群饭桶。太医们被骂得无地自容,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一个个六神无主、面面相觑。有一个老太医斗胆进言,说不妨去泰山看看。万历皇帝早就听说泰山奶奶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就同意了这个办法。事如人意,求了泰山奶奶以后,慈圣皇太后的眼疾逐渐好起来了。

为了感谢泰山奶奶给慈圣皇太后治好了病,万历皇帝御制泰山铜殿,外面镀上金,将其安置在碧霞祠。铜殿内原供奉碧霞元君铜质坐像,下设铜座椅,有双凤镀金背靠。泰山铜殿造型优美,铸工精致,是明代铸造艺术之精品。后来,这个铜殿被拆,演变成了铜亭,叫泰山铜亭。它与北京颐和园铜亭、昆明鸣凤山铜亭并称“中国三大铜亭”。

当时的铜殿红铜做胎,表面鎏金,金光闪闪,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金殿”。那么它是如何从碧霞祠下山的呢?说起这御制铜殿,还真是历经波折。据说,明代李自成的起义军攻下泰安,随后上泰山,见铜殿熠熠生辉,误以为纯金所铸,如获至宝,于是命将士搬运下山,结果发现为铜铸,遂弃之遥参亭内。金殿内供奉的碧霞元君神像,后移至元君下庙之灵应宫。清道光年间,官府因铜荒,拟将铜殿熔化铸钱,先毁门窗,发现其铜质难以利用,遂罢。

日军侵略泰安时将铜殿的所有门窗、隔扇等附件拆去掠走,“金殿”也由此变为了现在的铜亭。

1972年,鉴于灵应宫的实际情况,为保护铜亭,当时的泰山管理处依据铜亭仿木结构的特点,将铜亭拆卸,编号运至岱庙(现在铜亭上还有当时的编号痕迹);1973年,在东寝宫后建台,将铜亭安装其上,现游人有幸一瞻铜亭风采。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