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一中 杨子桢
生于泰山脚下,长于泰安城中,我自小便对“泰山”耳濡目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书中邂逅的泰山;“五岳独尊”“首例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是耳中邂逅的泰山。然而真正与泰山相遇后,那浩浩7000多级石阶和醍醐灌顶般的“岱顶宝光”,才让泰山的印象永久地烙刻到我记忆深处。
初中毕业暑假的一个夜晚,我与好友结伴而行,打算用双脚征服这座有着28亿年地质年龄、几千年文化底蕴、1545米海拔的圣山。我们从红门一路拾级而上至中天门只用了不到两小时,走过了孔子曾经登临的“一天门”、寓意“风月无边”的“虫二”石刻、千年古柏遮天蔽日搭成通道的“柏洞”、唐僧师徒晾晒过经书的“经石峪”、唐玄宗因体力不支而中途返回的“回马岭”……一路上峰峦叠嶂、松柏青翠,我们边走边聊,好不惬意愉悦,便以为这就是登泰山的全部挑战了。
直至到了泰山最险峻的“十八盘”,我们才意识到自己太“自大”了,望着那仿佛直插入天的陡峭云梯、仅容下半个脚掌的层层石阶,我和同伴不禁颤栗。放弃吗?岂可半途而废?继续吗?前路如此嵬峨漫长!这让我们想起了备战中考的那些日日夜夜,如同面对眼前漫无终点的石阶,有些人放弃了,但更多的人怀揣着梦想勇毅前行——因为我们坚信,高处一定有更美的风光!于是,为了登顶亲感“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我们相互鼓劲,在手电筒的光影中,迈着颤抖的双脚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前进。
经过几个小时的攀爬,我们终于登上了泰山之巅。日观峰上,远处云海茫茫太阳尚未升起,近处人海茫茫皆在翘首以待。左顾右盼中,我忽然被一条雾蒙蒙的小道吸引,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云雾缭绕、山峦叠翠、岩石林立、绿树掩映,我在这宛如梦幻般的仙境里渐行渐远,忘记了时间,直到被一阵手机铃声震醒,话筒里传出同伴激动的声音:“你在哪?快回来,我看到日出了!”
我抬头茫然四顾,太阳光正透过浓雾在我身后穿过。刹那间,只见远处山脊之上,缥缈的雾幕中出现了一个内蓝外红的七彩光环,正中仿佛立着一尊佛像,那熠熠的光芒正从“佛头”的上方散射出来——这便是著名的泰山奇观之一“岱顶宝光”了。当阳光、地形和云雾等众多自然因素汇聚,阳光将人影投射到云彩上,便形成了“佛像”,七彩宝光则是云中细小冰晶与水滴的折射造就的。曾经仅在书中见过的神奇景象,竟真实地呈现在了我面前。我久久地沉浸在这令人惊叹的奇景之中,攀登十八盘的辛苦顿时烟消云散。错过了日出,却邂逅了宝光,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一山一水一幅画,一步一景一重天。人生是一场邂逅,不同的道路邂逅不同的风景。趁青春作伴,以梦为马,去高山之巅邂逅日出,去春江之畔邂逅明月,去极地之上邂逅星辰,去大漠之间邂逅云霞,不负青春的无限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