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评论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读书有什么用?
保持好奇更要保持怀疑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4年4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持好奇更要保持怀疑

 

□本报评论员

全网粉丝逾千万的博主“Thurman猫一杯”(下称猫一杯)被多个平台封禁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杭州警方4月12日发布“秦朗丢作业事件系谣言”的警情通报后,网友陆续找到了猫一杯此前“中国工程队赶工修复巴黎圣母院”“广州白云机场丢手机”“考驾照偶遇”等短视频作品。联系此次事件,网友纷纷质疑猫一杯的一众作品均有炒作、策划嫌疑。

一个不断试图用有趣故事吸引关注的博主,在莫大流量中以说谎者的姿态展现在了大众面前。

01

龙年春节期间,猫一杯带着秦朗这个名字火遍互联网。她在巴黎:“秦朗,你的寒假作业放在巴黎厕所忘拿啦。”回到国内:“寒假作业姐姐给你带回来了。”然后是大家一起找秦朗的戏码。

“小学生丢作业+大人送回”,这本来是网络上的笑话,类似的还有“外甥过年给舅舅磕头,舅舅送上一套数学习题”等等。这些段子大家心知肚明,一笑了之,并不当真。但段子与谣言的区别在于,段子生怕被人当真,谣言生怕被人当假。

事件之初,根据猫一杯透露出的信息,有网友就对事件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但猫一杯以推动剧情发展的方式收获了一大批“信众”。事件的结尾,她声称已经联系上了秦朗的母亲,出于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其他信息不便透露,事件到此戛然而止。

然而,自称秦朗舅舅、秦朗老师、秦朗老乡的人在网络上对事件给出了回应,猫一杯在评论区与之互动让整件事变得更加可信。站在这个链条之外的看客们懵懵懂懂,满足着自己的好奇心。若不是警方及时跟进调查,或许就成了“她知他知你不知我不知”的闹剧。

02

近几年有一个现象:有些博主的生活越来越有趣了。

短视频领域似乎有一条看不见的进化曲线。从最初的无厘头搞笑视频,到如今的日常生活段子,身在“流量导向型”行业,短视频制作者们嗅到观众对趣味性的需求,为此不惜扮丑、编造,用越来越合理、跌宕的故事收获流量。

他们的拍摄手法也很简单,最常用的可以归结为两种,一是本人出镜,对着手机镜头侃侃而谈;二是第一人称视角拍摄,被网友戏称为“脑门上长摄像头式”剧情。在猫一杯的视频里,极少出现其他人,她每说一句话都要剪辑切片,辅之以夸张表情和台词,让视频不仅看起来十分流畅、有趣,还牢牢地将视频主角固定在她身上。

还有许多情侣博主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感情生活,或共同养宠物,或互换礼物……但大秀“纯爱”的背后却常常被曝出“是演的”。在商业化生产的当下,一些博主不遗余力地寻找与观众的最大同心圆,观众则以一种“养成”的心态关注着这些博主,并深深与之共情。“剧本味”生活与流量画上了等号。

当博主们迎合观众的“无聊”而无底线地加工生活,其实是在将生活脚本化呈现,观众很容易得到情绪价值的满足,但深入追究起来,观众才是被消费的那一方。

03

人们愿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但不该被需求蒙蔽双眼。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忙碌之余,在远离生活的短视频里,大家好像更容易放松,抵消生活的无聊。理性地看,我们不应该为此失掉怀疑和求证的动力。

猫一杯事件如果在第一条视频后打住,或许影响之恶劣不至于此。但事实是,视频一经发出,就获得了大量媒体的转发,讨论量更是惊人。仅在微博平台,该话题就多次登顶,并产生了多个热搜词条。可见,大家十分乐于讨论这样一件“新鲜事”。

“好几个叫西场小学的都发声了,说他们那里没有这个学生。”有人很快爆料。“子弹飞了一会儿”,有些网友就发现了更多端倪,比如猫一杯讲述了多个剧情,却没有拿出任何证据,既没有说明送还地址,也没有跟秦朗家长取得联系的截图。可惜的是,直至警方通报之前,这些质疑的声音始终被压制,许多媒体没有对事件产生怀疑和进行调查就转发了。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面对一件“大事”,我们要看事实,更要分析事实,不能被自己的好奇心蒙蔽而丢掉求证调查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观众们长时间以来的好奇心反而“喂养”了网络谣言。

我们作为短视频时代的观众,在保持好奇的同时,也要适当保持怀疑,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拒绝成为网红谣言的养料。如警方在通报中所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恶意炒作编造散播网络谣言或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坚决依法打击。”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