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皓若)一座雕塑,十二位人物形象,生动再现了革命年代英勇的泰安人民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清明节前夕,泰安革命烈士陵园内的大型主题群雕完工。人们来到陵园,在瞻仰主题雕塑的同时,也被英烈精神所打动。
走进泰安革命烈士陵园,青松环抱、翠柏簇拥,穿过笔直的甬道,拾级而上,在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东侧,坐落着新建成的主题群雕。雕塑长8米、宽2.7米、高3.5米,由花岗岩雕刻而成,以泰安革命斗争历史为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陷入深重危难。泰安、莱芜、新泰、泗水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直接领导下,在泰安东南徂徕山地区发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打响了山东省委独立领导山东抗战的第一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后,山东先后爆发了泰西、鲁南、湖西等抗日武装起义,抗日烽火燃遍齐鲁大地。
群雕塑造了十二位革命志士的形象,其中有拿枪举刀向前冲锋的革命战士,有紧随其后的少年,有推着小推车的乡亲,每个人物目光炯炯,栩栩如生,展现了他们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决心。
泰安革命烈士陵园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园内缺少纪念雕塑。为满足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需要,泰安革命烈士陵园于去年8月份着手设计、建设主题雕塑。“雕塑的建设是讴歌党的光辉历程,振奋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我们将继续讲述好以红色故事为代表的历史故事、革命故事,大力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泰安革命烈士陵园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烈士纪念设施的修缮维护工作,对于留存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意义重大。近年来,泰安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服务中心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烈士褒扬工作的新要求,充分发挥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工作凝心铸魂、传承红色基因的宣传教育作用,不断提升烈士陵园红色文化氛围,重点对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和泰安革命史展览馆等设施进行修缮维护,持续开展英烈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村居、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六进”活动,积极与全市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和驻泰部队开展共建共育,为广大青少年搭建社会实践教育和志愿服务平台,共招募筛选490余名志愿者参与宣传教育活动。除在清明节及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大型公祭活动外,还利用“互联网+智慧陵园”系统、无感小程序开展线上红色教育、线下代祭扫活动,进一步拓宽群众了解革命历史、学习红色文化、感悟英烈精神的渠道,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