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青·随笔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生活与音乐
手机里的牵挂
母亲节 最好礼物是孝心
《岱下余墨》出版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5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机里的牵挂

 

□许超

周末,我回县城看父母,傍晚返程时,父母坚持送我们到楼下,看着我们上车。车子开出很远,在小路尽头转弯时,我透过车窗回望,他们一高一矮的身影仍伫立在路边的银杏树下,远远眺望着这头的我们。

到家后,虽然我一身疲累,但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给父母发一条微信:“到家了。”父亲像往常一样立即回复:“好的。”简单的几个字,一声平安,回应着父母对儿女最深的牵挂。

读大学时,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那时我还不满17周岁,父母把我送到南京,陪了我两三天才回去。他们一走,上大学的新鲜感很快就被对家的思念淹没了。床也不软,菜也不香,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上完晚自习,回宿舍给父母打个电话,听一听他们的声音,给他们报一声平安。

很多年后,我对父母说起往事,才知道当时父母也有一样的心情。我是第一次离家,他们也是第一次试着习惯没有孩子在家的夜晚。母亲说,无数次想拿起电话,拨打我的手机,又怕打扰我学习,只好枯坐等待。窗外夜色渐沉,电视机里的声音忽近忽远,突然一阵电话铃声响起,仿佛是孤寂长夜里最美妙的音乐。拿起话筒,听到我的声音,母亲牵挂的心就安定下来了。虽然每次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聊不了两句就匆匆挂掉了,但只要听到我的声音,父母也就安心了。

毕业后,我回家乡县城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又通过考试到了市区工作。那是我真正意义上独立生活的开始,自己租房,自己养活自己。当时租的房子在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只是小区老旧,进入小区前要经过一段周边环境复杂的小路。白天人来人往还算安全,晚上人少灯暗,令我有点担心。那几年,每天傍晚下班回到租住的房子里,第一件事也是拿出手机,给父亲打电话或者发微信报平安。偶尔有事晚回,我都会提前跟父母说一声,哪次要是忙忘了,过了一贯回家的时间半小时,准会接到父亲的电话。

记得有次单位有事临时加班,我忘了提前通知父母,刚向领导汇报完工作,父亲的电话就打来了。我怕父亲担心,和领导说了一声,就去走廊接听了父亲的电话。回到办公室后,我有些不好意思,刚想向领导解释,领导却笑着说:“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当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如今,我也成了一位母亲,每当我看着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从躺在我的臂弯到趴在我的肩头,然后会坐、会站、会走……他眼里的世界越来越大,他留给我的背影也越来越多。我知道,终有一天,他也会长大,会离开我的怀抱,奔向更广阔的天地。而我,也会像我的父母、像天下的每一对父母一样,无论子女在哪里,只要知道他平安就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