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英迪 通讯员 李婧 李元鹏)“我的孩子很难再长高了吗?”一位母亲在听完医生的话后后悔不已。原来,丽丽(化名)的个子从小比同龄人矮,10岁的时候仅有126厘米,丽丽的妈妈曾数次想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但家里老人坚持说丽丽只是“晚长”,没必要看医生。如今14岁的丽丽身高依旧不理想,最近,丽丽经常咳嗽,丽丽妈妈便带她到泰安市立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对身高问题进行检查。儿科副主任曲德勇详细了解了丽丽生长发育的相关情况,并检查了她的骨龄,没想到检查结果显示,丽丽的骨骺已经闭合,身高将永远定格在145厘米。
相比之下,就医及时的琪琪(化名)就幸运多了。琪琪9岁时患“生长激素缺乏症”,导致身高增长受限,从小就比同龄人矮一头。父母及时将琪琪带到泰安市立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经过问诊和检查,曲德勇发现琪琪可能长不到150厘米。为了让琪琪能够重拾信心,曲德勇充分考虑生长激素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鼓励她配合治疗和监测。经过近3年的治疗,琪琪最后一次来就诊时身高已经达到155厘米,达到了正常水平,并且还可能有几厘米的增长空间。经过身高、体重、骨龄等多项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琪琪妈妈感慨地说:“孩子身高追上来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有些家长在得知孩子患有矮小症之后,可能会特别惊讶,认为孩子每天“好吃好喝”,不可能患有这种疾病。实际上,很多原因都可能引发矮小症,如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性早熟、特发性矮小、全身性疾病等。还有些家长对孩子身材矮小不太在意,认为这只是因为孩子生长发育比较慢,只要“静观其变”即可,殊不知这样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曲德勇表示,矮小症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孩子的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空间及潜力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药物促生长效果越好;另外,矮小症的治疗费用与患者的体重成正比,孩子的体重越重,用药剂量越大,治疗费用越高,3岁至12岁是矮小症治疗的黄金时间。曲德勇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长期低于同龄孩子半个头、衣服和鞋子尺码长时间不变等情况,要第一时间带孩子到儿科就诊,千万不要盲目等待,更不能盲目给孩子服用增高保健品或使用增高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