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天下泰山 上一版3  4下一版
崇庆皇太后与温凉玉圭
秋风新雨说佳联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3年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风新雨说佳联
□王玉林
 

(一)

大清嘉庆二十四年,丹徒解元严保庸会试不第,遂勾留京师有年。流连于歌场酒榭,以诗文丹青会友。虽说热闹就是年下,但皇城米贵,大不宜居。纵有千般难舍,没有不散的筵席,只好告别改琦、黄爵滋、汤贻汾等一班文朋诗友,灰溜溜离京返乡了。

灰溜溜的原因,固然是名落孙山,而心心念念的还有那部没有杀青的剧本《红楼新曲》。严保庸沿运河水路舟行,抵达东平州,再逆汶水而上,欲瞻拜泰山。一路凄凄惶惶,哼唱着《新曲》里的一折《宝玉哭晴雯》:“……虚担名分真是冤枉难伸,暴雨折寒梨,此景此情真教人悲酸难忍。恨无却死之香、回生之药、追回蜀道之魂。眼睁睁,眼睁睁天夺佳人。院门将关闭,更鼓不留人,难违双亲意,唉!只有忍痛行,带泪含悲奠故人……”

已是深秋时节。满目萧然,落叶凋零,严霜被地,雁阵掠空。蓦地一阵金风旋起,卷地扑面而来,严保庸倒吸了口凉气:古道断桥,蹇驴踯躅,衣单瑟缩,饥肠辘辘。好一个断肠人在天涯!如之奈何?过了汶河古渡,随从的书僮说道:“少爷,北行六十里便是泰安府了。今下天短,可否在汶口歇一宿,再进城。”“唔。”

汶口山西会馆。是夜,七八颗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严保庸头不安枕,目不交睫。眼见得到丹徒老家,还有一个多月的路程,一袭朱布长衫,两囊空空如洗,沿路既无亲朋可依,又无师友帮衬,堂堂读书之人,难倒真的要乞讨不成?

有道是,命里有时终是有。也合该严保庸不受困顿蹭蹬。绝望中的他,脑子里忽然如电光石火闪过一人!在京期间,经常听朋友谈起,此人姓徐名宗幹,字伯桢,又字树人,江苏崇川人氏。进士及第后,他先擢曲阜,今知泰安,两袖清风,政声卓异,且能致力教化,尊师兴学重教;爱才若渴,接济寒门布衣;修史治乘,雅爱金石。一时有循吏良臣之目。自古惺惺相惜,明日进了泰安府,何不求助于他?遂主意已定!

严保庸,字伯常,号问樵,江苏丹徒人。那年,他不过二十岁左右。正如李太白所言: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只可惜目下英雄末路,腰里掖个石榴皮,滑溜溜的没个籽(子),一分钱憋死壮士豪杰啊!翌日,入住泰城漥子街客栈。安顿已毕,即铺下纸笔,一不写信陈词困顿,二不修书绍介干谒,略加沉思,运笔写下一联:

出句:千里而来,徐孺子可容下榻;

对句:一寒至此,严先生尚未披裘。

上款题:会试归途投泰安知府、恩公徐树人募资。

落款题:丹徒布衣严保庸问樵戏打秋风。

随即,吩咐书僮连同名帖一并送进府衙。

(二)

且说泰安知府徐宗幹,再三品匝这副对联。第一感觉就是性情率真,再审视,内涵蕴藉,禁不住拍案称奇!首句用典,沿袭王勃《滕王阁序》“徐孺下陈蕃之榻”,说的是东汉年间,南昌太守陈蕃雅爱名士徐稚子,专门为其备坐榻一张,来时就座,去时则张挂于壁。很显然,宾在问主:是否能受到先生如此的礼遇?次句用典,乃与汉武帝抵足而眠的同窗好友严光严子陵,隐于大泽,披裘垂钓。旨在告诉徐知府,当此天寒地冻之时,自己作为严子陵后人,尚未有一件御寒之衣。全联对仗工稳,法度谨严,用典不着痕迹。虽说是“打秋风”,却也自命非凡,不卑不亢,气度等闲……内心遂生怜爱之意。

当天下午,府衙师爷带一乘山轿,落在漥子街客栈门前,持函进店,言称“知府徐大人有请客官严保庸先生”。

府衙后院客厅分宾主坐定,徐知府双手抱拳当胸,说道:“得遇新雨,恰如故旧。严年兄莅临岱下,本官失敬了。”

严保庸赶忙深施一躬,回道:“在下后生小子,懵懂无知,恩公万勿以年兄相称。”

“本官看你我年齿相若,当以年兄视之。”

“惭愧,曲曲丹徒布衣,岂敢与恩公同列。”

寒暄已毕,重新落座。菜上五味,酒过三巡,话切入正题。徐宗幹开言道:“年兄此联,妙在用典精到,以徐、严两家之先祖,对应当下之你我,可谓宜景宜人,恰如其分。”

保庸笑道:“正是。只不过不肖到徐知府门上打秋风,实在辱没自家先祖严子陵。”

“言重了!小事一桩,何足挂齿?”

“如此谢过恩公!”

“年兄高才,前程不可限量啊。”

“承蒙谬奖。与恩公普照寺筛月亭联相比,不过小巫见大巫矣。”

“哦——引泉种竹开三径,援释归儒近五贤。年兄已过目?就景写实,笔涩意浅,乏善可陈啊。”

“非也。唯就景写实,方显其大巧若拙。不敢动问,恩公上联之‘三径’,可否另有所指?”

徐宗幹窃喜知音,说道:“正是。‘三径’,原本是说东汉赵岐‘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而在此处,则指普照寺住持元玉和尚从佛、从儒、从道,三条路径,使之通佛、通儒、通道。高僧大德啊!”

严保庸连连点头,又问:“还须饶舌,恩公下联之‘五贤’,当是哪五位先贤?”

“宋孙明复、石守道、胡安定,三公讲学徂徕书院,倡明理学;明宋焘绎田先生,讲学青岩书院,桃李芬芳;清赵仁圃阁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忧后乐,微斯人,吾谁与归?此五贤,实在是泰山北斗,鲁殿灵光啊!”

“好、好、好!若论就景写实,此三径五贤,非恩公胸中丘壑,难能描述。敬佩,敬佩!在下借花献佛,敬恩公浮一大白。”

……

夜阑席终,宾主尽欢。回到漥子街客栈,书僮告知严保庸,府衙师爷送来徐知府赆仪一封。望着桌上那包沉甸甸的银子,严保庸拱北而拜,口中喃喃祝诵:“徐知府礼贤下士,吐哺握发,滴水之恩,严某定当涌泉相报!”

有诗为证:

丹徒问樵打秋风,秋风吹动徐恩公。

一副联语惊心魄,坐榻披裘两玉成。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