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泰山读本·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天使
在家就能让专家“面对面”看病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2年9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齐鲁最美教师”闫蕊扎根特教21年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天使

闫蕊帮孩子进行发音训练。 通讯员供图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杨丽宁

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10名“2022年度齐鲁最美教师”和30名“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宁阳县特殊教育中心教师闫蕊被评为“齐鲁最美教师”。面对这项荣誉,闫蕊说:“这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特殊教育,关注这群特别的天使。”从2001年进入宁阳县特教中心工作以来,今年42岁的闫蕊已经在特殊教育一线坚守了21年,在这21年里,她用爱与责任点亮了特殊孩子的人生。

“我希望能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改变”

1998年,立志成为一名教师的闫蕊,出乎意料地选择了报考特殊教育专业,从此开始了与特殊教育的故事。当时,一名老师认真地与她交流了“将会面对什么样的学生”“这是一份什么样的职业”等问题,慎重考虑后,她仍然听从内心的想法,做了最坚定的选择。“其实,我到现在也说不出为什么如此热爱这份职业,我觉得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可能不会‘桃李满天下’,但只要这群特殊孩子的人生因为我而发生了一点点改变,变得更加充实,我就特别高兴。”闫蕊告诉记者。

2001年,毕业后的闫蕊进入宁阳县特教中心工作,负责听障孩子的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等工作。对于听障孩子,闫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日复一日地帮助他们进行发音训练。“做这件事情,除了有毅力,还要有方法。”闫蕊说,她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课前三分钟说活练习”“作文专项训练周”等一系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从拼音到词语再到组成句子,从易到难,长期的坚持让学生们的语言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一个个“求学梦”也在无声的世界里悄然绽放,在她所带的2018届听障初中毕业班中,有80%的学生升入了省内重点特校高中。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闫蕊还担任舞蹈教师,为听障学生舞蹈队编排舞蹈,带领他们参加教育系统的演出,用舞蹈治愈心灵,让学生们变得更加阳光向上。同时,她组织发展了80余名残障儿童加入少先队、20余名听障学生加入共青团,鼓励残障孩子奋发图强,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培智课堂上更加明白特教背后的意义”

2018年,送走最后一个听障学生毕业班后,闫蕊开始接触智力障碍学生,并负责培智班的语文教学。“在培智课堂上,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其中还有几个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闫蕊向记者坦言,一开始,她有些不适应,甚至有了挫败感,与听障学生逐步建立起来的师生默契在培智课堂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最大的难题就是有些学生根本不会理我,但孩子们对爱的感知是与生俱来的,我耐心地跟他们交流、处处关心爱护他们,他们逐渐就有了回应。”闫蕊表示,朝夕相处中,她努力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并积极引导、重点培养,让孩子们有了“被认可”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她越来越明白特殊教育的意义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在闫蕊的班上,有一个10岁的自闭症学生,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说话、不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闫蕊了解到“孩子的妈妈上班忙,没时间陪他”,这件事情启发了她,她调整康复教学方案,以陪伴学生玩耍的形式教学,孩子仿佛感受到了“母爱”,不仅开始与人交流,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这让闫蕊十分高兴。

社会上,一些人对特殊教育存在误解,认为特殊教育就是把孩子“圈”在学校里。对此,闫蕊说:“特殊教育学校是特殊儿童和家庭的希望之地,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自理、自立、自强,帮助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让他们也能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

“教育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残障儿童”

虽然学校的工作十分繁忙,但闫蕊还是加入了学校的送教队伍,定期为无法入校学习的特殊孩子送教上门。谈起加入学校送教队伍的原因,闫蕊说起了一件已经过去多年但自己仍记忆犹新的事情。“因为我在学校负责的事情比较多,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参与送教。有一次,我跟随其他老师上门送教,遇到了一个特别困难的家庭,姐妹俩都患有罕见病,随着他们的长大,身体机能会慢慢退化。当时我们一进家门,就有一个小女孩扶着墙,笑着向我们走过来,我到现在都忘不了那个场景。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们有着对学习的渴望。”闫蕊说,这件事情带给她的触动很大,也让她更加明白“教育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残障儿童”。

多年来,闫蕊进社区、入乡村,每年的行程达2000余公里。在送教的过程中,闫蕊会自己掏钱,给孩子们买一些吃穿用品,为了不让家长有心理负担,她总说这是学校发的。每次送教结束后,很多学生总是一言不发,怔怔地望着即将离开的老师。闫蕊明白,这些孩子对老师有着说不出的依恋,这是他们从教路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此外,闫蕊还积极组织志愿活动,每年组织爱心联谊活动十余次,号召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凝聚起巨大的助残力量。她向学校负责人建议创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让社会力量在规范的基地管理中发挥作用,一座连接残障学生和爱心大众的桥梁正在架起。

闫蕊的微信名叫作“微光”。其实,在众多特殊孩子的人生中,闫蕊就是那一束微光,为他们的人生点燃了希望。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