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广富
走在泰城的大街上,你会发现很多街道都有着有趣的名字。每一条街道的背后,都有着悠久而古老的历史故事,这些街道都见证了这座山城的发展与辉煌。
泰城北部有条街叫擂鼓石大街,这条街和擂鼓石有何联系?石头和路怎么扯到一块了呢?此事要追溯到西汉末年,由于国戚王莽篡权,社会矛盾激化,苛政猛于虎,贪官污吏压榨下的百姓难以活命。莒县人樊崇,联合一些年轻力壮的农民,于公元18年在家乡举行起义,打开官府粮仓,把粮食分给穷苦农民,得到了百姓们的积极响应,很多人志愿加入起义军。
赤眉军后来转战到泰安一带,并依托泰山山脉为根据地,与官府对抗,多次打败围剿的官兵,几年的时间,赤眉军迅速发展到几万人。
为防止官兵突袭,樊崇在蒿里山、天然巨石处都设置了哨兵,一旦发现敌情,蒿里山上的哨兵就能看到并立即吹响号角。泰城巨石上的哨兵,一听到号角声便擂响战鼓,山中的赤眉军听到鼓声就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倚仗天然地形等待杀敌。
放哨擂鼓处的天然巨石,高约4米,占地面积20多平方米,4个角有柱眼。柱眼是哨兵用来搭棚子插放木柱的。由于这里的百姓都知道巨石是赤眉军擂鼓的哨所,形状又像一面大鼓,后来便把巨石叫作擂鼓石。
1968年,泰安成立机床维修站,巨石被石匠破解成了建筑材料。从此,横亘在路边的巨石便没了踪影。
后来,泰安市政府在泰城开创了一条新路。西起市政府,向东横跨科山路、傲徕峰路、龙潭路,到了普照桥拐向南行。这条路由于从当年的擂鼓石边上穿过,便被称为擂鼓石大街。
2019年,泰安市委市政府攻坚克难,打通了擂鼓石大街自普照寺路向东的路段。擂鼓石大街延长1.9公里,和虎山东路连接,大大方便了居民出行。
擂鼓石大街修通后,泰安市政府在原擂鼓石遗址的南侧,放置了一块大石头,上刻“擂鼓石”三个红色大字,并设置了围栏。虽然放置的石头的比原巨石小了许多,但这也算是泰城人对擂鼓石的一种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