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青·笔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穿衣戴帽之事
会笑的墙壁
泰安擂鼓石大街的由来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2年9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衣戴帽之事

 

□王永青

俗话说,“穿衣戴帽,各人所好。”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时,人们的世俗观念仍然比较落后,“穿衣戴帽”可不是什么“各人所好”,要合乎世俗的眼光才行,否则的话则是“寸步难行”。

1983年秋天,我在县里第二职业中学读书时,正赶上台湾校园歌曲流行,像《外婆的澎湖湾》《陇上行》《乡间的小路》等。课间我们学生总是喜欢哼哼两声。然而,最打动我们的还是时髦的服装式样。有一天课间,化学老师和我们说,老校长的女儿在大城市里工作,买了一双时髦的高跟鞋,老校长不让她穿,可是她非要穿,老校长生气了就用菜刀把鞋跟剁下来了一截。看着“残废”的新皮鞋,老校长的女儿哭得梨花带雨,饭也没有吃,一双新皮鞋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了。当时,这个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全校师生都知道了。

第二年暑假回家,二姐问父母要钱买衣服。原来,她们一群女孩子偷偷商议着一起去买裙子。有在国营单位工作的大哥家的女儿,有家里条件比较好的邻家大叔的女儿,还有前街柳家大爷爷的女儿等。那时我们村里还没有穿裙子的,也没有买裙子的。她们四五个女孩子买来了裙子,但她们的父母都不让她们穿。她们买裙子这件事就像是“用草棍儿戳老虎的鼻子眼儿”一样,在上了年纪的人眼里就是大逆不道、伤风败俗。

有一天中午在村西头的老槐树下,一群上了年纪的人在议论女孩子买裙子这件事情。有的人说:“看把她们得意得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了,真是个天大的笑话。”另一个人火上浇油地说:“露腿露胳膊的,穿什么穿!不够丢人现眼的。”

还有一个伯伯的女儿想去烫发,那个伯伯像对敌人一样,说:“她还想去烫头?我和她说了,烫了头就不用再进这个家门了,爱去哪里就去哪里,我也权当没有养她这么个闺女。”

一个人附和着说:“可不是,烫头烫个‘四不像’。”还有一个人一边比划一边说:“要是咱们这些大老爷们穿着白袜子挽着裤腿,在村里,前脚走后脚就会有人说,‘你看看,什么时候他的病又犯了,应该去精神病医院了’。”

那年夏天,二姐和村里的那些女孩子到底也没有胆量穿裙子,那个伯伯家的女儿也没有胆量去烫发。

198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个演员穿着暗红色的西装上衣,十分得体。后来我去镇里百货商店也买了同样的布,想做一件西装,结果被父母骂惨了个。最后西装没有做成,父母把那块布给二姐做衣服穿了。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30多年过去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越来越好了,人们穿衣戴帽也越来越时尚了,真正实现了“穿衣戴帽,各人所好”。

想一想以前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我不免有些忍俊不禁。现在的孩子听了这样的故事,是不是也会有些哑然失笑呢?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