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宁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持续性的极端降雨可能引发洪灾,造成道路积水、房屋被淹等严重影响,还会给人带来潜在的溺水危险。
居家溺水别疏忽,老幼人群要关注
对于缺乏自我防护能力的婴幼儿和体弱易病的老年人,家里装着水的浴缸、水桶、鱼缸等都可能是潜在的发生溺水的地方。在预防儿童居家溺水方面,家长应该禁止学步期儿童独自进入浴室和厕所,防止小儿靠近装水的水桶、水盆、浴缸、鱼缸等地方。对在浴缸洗浴或玩耍的幼儿,其身边应该保证时刻有人监管,且在伸手可及的范围内。有泳池、水上园林、鱼池等设施的私家宅院或住宅小区,应该设立护栏、警示标志等,严禁儿童单独在相关区域玩耍、停留。
行走不便或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尽量不要独自进入上述危险区域。长时间受热会导致老年人血压下降、虚脱等,老年人应该避免长时间进行盆浴、沐浴。
江河环境复杂,当心户外溺水
夏日,很多人喜欢在江、河、水库、水塘等内游泳,此时,很容易发生溺水。
暑假,学龄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监管,最易发生溺水事故。学校和家长要对儿童进行涉水安全和水中生存技巧的强化教育。相关部门要从公众防范溺水的角度出发,开放充足且安全的游泳区域供其活动。
青壮年不可高估个人游泳技能,应该避免在陌生或存在复杂条件(水草茂盛、水下涡流、乱流、深浅不明或其他明确警告标志等)的水域下水,禁止在浅水或危险水域进行跳水等危险行为。大家应该选择在有救生员(经过培训和认证的)的游泳池或温泉进行活动、游玩,在水池中应该远离排水口或排污管。
不会游泳的人应该使用救生圈、救生衣等各种帮助漂浮的装置,避免单独进入深水区域。大家在饮酒和服用药物后不要游泳或监控儿童游泳。
防溺水,大家尤其是儿童要牢记六个“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
海上游玩别冒险,防溺意识要加强
海水淹溺多发生在海滩,虽然抢救难度大,但可有效预防。因此,喜爱并选择海上活动的人,应该学会游泳,掌握海上安全及生存知识、技能,学习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无论是海上旅游观光(乘坐小型轮渡)、工作,还是从事海上运动(摩托艇、香蕉船、帆板、帆船等),大家都必须熟知应在何时正确穿戴救生衣,学会使用非充气式的漂浮救援装置(救生圈等)。
在海滩游玩时,大家应注意海滩上的各种警示标志和救生员的语言、声音(哨子、广播等),以及旗语等警示,及时发现海滩的异常状况,避开离岸流;只在有救生员(经过规范培训认证,参加过心肺复苏培训)的海滩游泳、戏水。
大家应特别重视对儿童或不会游泳者的监管和看护,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避免任何分散注意力的行为,例如打电话、进食、游乐等。监管者必须学会心肺复苏,对于不会游泳的儿童,要实施可触及监管,即手随时可以触及儿童。
溺水情况早识别,应急救治要科学
对于发生溺水的患者,现场急救至关重要。
溺水后如何自救:
1.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及时呼人援救。
2.若是发生抽筋导致溺水,请参考以下方法:
(1)大小腿抽筋时,手握住抽筋的腿的脚趾,用力地向上拉,反复几次直至恢复;
(2)手指抽筋时,迅速握紧拳头,用力伸直,反复几次直至恢复。
3.若是被水草缠住导致溺水:
(1)吸气后屏气钻入水中,睁眼观察被缠绕之处,同时用双手帮助慢慢解脱被缠绕之处,切勿挣扎;
(2)摆脱水草后,轻轻踢腿而游,尽快离开水草丛生的地方。
4.若是陷入漩涡导致溺水:
(1)前方若有漩涡,我们无法躲避时,要将身体伸展到最大,增加在水中的漂浮面积;
(2)经过漩涡边缘时爬泳,快速地离开漩涡。
未成年人及缺乏专业知识的人该如何救援:
1.立即拨打119、110报警电话,呼叫专业人员救援,同时拨打120请求医疗救援;
2.向周围大声呼救,寻求有专业能力的人救援;
3.非专业救生人员不要贸然下水救援;未成年人切不可徒手跳入水中施救,也不可手拉手试图将落水者拉上岸!
帮助溺水者脱离水体后,应正确实施急救:
对清醒的溺水者,在脱离水体后需要监测病情,注意保温。对失去意识或者意识不清的溺水者,应迅速判断呼吸和循环征象(脉搏、肢体活动、发声等),若没有呼吸或呼吸异常,应该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并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通气以及电除颤),直至患者恢复心跳(清醒、出现自主动作等)或专业人员到达接手。附近有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等急救设备时,应迅速取来实施急救。
明确溺水的患者无论病情轻重,均应到医院进一步观察、诊疗,防止潜在或后续健康损害。
雨季即将到来,大家应提高警惕性,积极参加游泳和急救培训,注重涉水安全和生存的教育,重点看护好儿童及高危人群,并且能够在现场开展及时、科学的急救,有效预防溺水的发生,减少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