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苏婷)近年来,我市财政部门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持续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2021年底,泰安市提前半年在全省较早建成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树牢战略思维,下好“全市一盘棋”。我市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以及市直部门预算和市对下转移支付两个绩效管理办法;发挥财政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分别与市人大建立工作协同推进机制、与市审计局建立财审协同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各自监管优势,推动任务落实。
树牢整体思维,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自2018年起,我市每年开展一个县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截至目前,已完成对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4个县级政府预算绩效评价,10个乡镇开展了政府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形成了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预算绩效指标库,为全省财政管理改革和财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泰安经验”,其中,指标库中共性绩效指标包括10类159条,分行业分领域项目绩效指标共涉及15个行业领域、38个行业类别。
树牢流程思维,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严把“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关口,我市财政部门将事前评估与完善政策、安排预算相结合,事中监控与问题整改、调整预算相结合,事后评价与项目延续、预算编制相结合。事前绩效评估方面,要求部门单位对新增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要条件。
树牢系统思维,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上,2021年,我市将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拓展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预算,并将涉及一般公共预算等财政资金的政府引导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务等项目也全部纳入到了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
树牢底线思维,开展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在今年省级全面铺开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前,2021年,泰安市财政部门围绕“事前核成本、事中控成本、事后讲成本”这一成本绩效管理主线,对市城区热力公司、市公交公司、市保障房及直管公房三个财政补贴项目开展全成本绩效管理试点,预算金额8047万元,其中,市城区热力公司以前年补贴5052万元,经成本测算年补贴为4834.5万元,每年可节省财政资金21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