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泰山读本·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娃娃干部”真不赖
既是莓农又是养蜂人 “新农人”的“新农活”
门头房拍卖公告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2年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岱岳区道朗镇大王村——
“娃娃干部”真不赖

工作中的徐敏。 特约记者 李庆林 摄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毕凤玲 特约记者 李庆林

近日,记者前往岱岳区道朗镇大王村,记录了“娃娃干部”徐敏在村里工作的一天,并通过与村民交流感知农村新变化。在这里,虽没有太多引人瞩目的故事,但却找到了“小康”的题中之义——每个人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稳稳的幸福”。

放弃高薪,扎根农村

近日,在岱岳区道朗镇大王村,村民张树强在院子里张罗着过年需要的一切,在阳光的照射下,迎门墙上新贴的“福”字显得愈加红火。

在张树强的眼里,早早贴上这大红色的“福”字,不单单是美好的祝愿,更是对新生活的迎接。“去年房子意外着了火,多亏了村‘两委’带头,大家伙一起出钱给我修的。”张树强指着房顶横梁周围残存的痕迹说,村里来了年轻干部,谁家有点困难能找人说了。

“年轻干部”徐敏27岁,干练开朗,是2020年11月正式到岗的大王村党支部书记。大学毕业后,徐敏凭借着勤奋和敬业,从某企业谋得一份年薪20万元的工作。2020年9月,他不顾家人的反对,通过全市公开选聘村党支部书记,扎根到岱岳区道朗镇大王村。

“我自己就是农村出来的,国家号召年轻人下基层,农村一定是大有可为的舞台。”将工作场所搬到不足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徐敏便开始了在大王村的工作生活。

“娃娃干部,懂什么?”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能行吗?”

第一天坐到办公室里,老上访户赶来情绪激动地反映问题;第一次修路,村民偷偷将水泥运到自己家里修缮房屋;各种电话通知,上传下达更是让他手忙脚乱……就这样,徐敏在质疑声中跌跌撞撞闯入了大王村村民的生活。

上任第一件事,为农民修路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为了给百姓提供方便,徐敏同村“两委”商量后,将一个面积较大的办公室改造成了服务大厅,“一站式”代办党建、社保等业务。“看起来倒是有点干事的样子。”对徐敏,村民稍稍有了些改观。

徐敏上任,第一件事是修路。2020年冬天,徐敏踩着泥土路里的冰碴,走村入户了解情况,道路泥泞湿滑,一脚下去一腿泥。

路不好,把村里和村外分成了两个世界。“大王村有5个自然村,群众居住分散,道路是关系到每个村民日常生活的事情。”徐敏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帮助下,大王村多方筹措200余万元资金,对村里的道路进行硬化升级。

山路崎岖,修路改变了门前原来的雨水走向,有村民反对;道路规划,需要清理门前私自规划的“菜园”,还是有村民不同意。“按照自然村分布和民情民意,我们划分为4个网格,‘两委’成员任网格长,村里安排威信较高的村干部任网格长。”徐敏说,网格长先从自家清起、从亲戚家清起,又动员网格内党员,逐户做工作,很快完成了道路铺设。

一条条路,连着大王村的家家户户,更连着村民通往美好生活的信心。

“被群众信任的感觉,特别幸福!”

路通了,徐敏又有了新想法,提升村集体经济的“造血”能力。

大王村所在的九女峰乡村振兴片区,近几年乡村旅游火热,旁边北张村、丰山村更是游人如织,之前有企业到大王村建设农业产业园,但村企利益联结不密切,村里未能依托企业发展增收。“了解到企业发展需要智能温室和劳务用工,我们积极争取财政扶持资金,建设了一体化智能温室,整体租赁给企业,村集体每年增收5万元。”徐敏说,村党支部还计划成立劳务合作社,承接周边企业、园区用工,预计能让50名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每年可增收2.8万元,还将发展四大名药种植特色产业,推动强村富民。

经过一年努力,大王村在全镇43个村综合排名中由第26名上升到第6名,质疑的声音烟消云散。“这种被群众信任的感觉,特别幸福!”一年的时间,徐敏经历了人生的蜕变,回忆起刚上任时的种种压力,已经可以笑着当趣事讲出来。

“前些年谁能想到会有这样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娃娃干部’真不赖。”76岁的辛宗泉老人走出来晒太阳时对记者说。

作别大王村,青山之中的村庄安静祥和,这里没有太多引人瞩目的故事,或许这也正是“小康”的题中之义——每个人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稳稳的幸福”。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