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李长刚 文/图
《“孔门七十二贤”宣纸烙画》勇夺“荷花杯”金奖;省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启动仪式在泰山红门游客中心举行;“豆腐制作传统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虎山公园上演玉氏鸿叶旗袍非遗秀;13项非遗210多件衍生品文旅博览会唱主角儿;“河和之契”非遗交流展示周成功举办……2021年,泰安非遗好戏连台、精彩纷呈。现在,就让我们回过头去,重温这一幕幕值得泰安人自豪与骄傲的时刻。
《“孔门七十二贤”宣纸烙画》勇夺“荷花杯”金奖
2021年5月末,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21第十三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孔门七十二贤”宣纸烙画》以“保君烙画”非遗项目为艺术表现形式,以“孔门七十二贤”为表现内容,一举夺得“荷花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被誉为“工艺美术类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典范之作”,其创作者便是新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君烙画”的传承人薛保君。 2019年10月,“保君烙画”被公布为新泰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君烙画”又称楼德宣纸烙画。薛保君是薛玉耕祖传烙画的第四代传人,在秉承了古老的烙画工艺基础上,他的作品更加细腻,形神兼备、刻画精湛,形成了怀旧质朴、温馨典雅的独特艺术风格,有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保君烙画”是纯手工烙制,以山水、人物、花鸟为题材。经过不断学习和摸索,薛保君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今文化、民俗风情,其作品不拘一格、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形成了地域和人文特点。“保君烙画”既是齐鲁文化和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古、民俗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
“豆腐制作传统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2021年5月24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发〔2021〕8号)发布,由泰安市泰山区申报的“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至此,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已达12项之多,具体为泰山石敢当习俗、泰山东岳庙会、泰山皮影戏、泰山道教音乐、腊山道教音乐、山东梆子、独杆跷、泰山传说、端鼓腔、孟氏正骨疗法、徐家拳和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等,涉及民俗、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民间文学、曲艺、传统体育、传统技艺等8大门类,多层次、全方位提升了我市的文化软实力。
黄河流域、大运河非遗保护工作列国家规划
2021年5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通知》(文旅非遗发〔2021〕61号)发布,《规划》明确了“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系统部署“十四五”时期非遗保护工作。
《规划》明确了加强非遗调查、记录和研究,加强非遗项目保护,加强非遗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6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并通过8个专栏对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大运河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等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规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加强经费保障等4个方面,保障各项措施的落实,推动形成有利于非遗保护传承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泰安地处黄河、大运河的交汇地,自然成为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和大运河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的历史性节点。泰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还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在被列入四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项目中,泰安有国家级12项、省级55项,市、县级更多达1500项。
“十四五”及未来更长时期内,泰安将紧抓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大运河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的重大历史性机遇,积极融入重大国家战略,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本区域内非遗保护传承利用水平,服务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