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这些是我3年前从泰山文化广场淘到的,其中《泰安胜利渠工程水电站示意图》,今年捐赠给了市委党史研究院。”12月29日上午,市民朱兆亮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手绘《泰安县胜利渠工程示意图》,泛黄的纸张用卷轴装裱悬挂,宛如一幅具有年代感的古画。
能够淘到胜利渠手绘工程图,源于朱兆亮对收藏的热爱。“当时我在文化广场的一个摊子上,无意中看到了3麻袋纸品,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些几十年前的老本子,我觉得有价值,就高价全部买了下来。”朱兆亮将3麻袋纸品搬回家,细分后发现了胜利渠手绘工程图,勾起了他的童年记忆。朱兆亮说,他的老家在山口镇,有一段胜利渠就在他的家门口。当年,朱兆亮的爷爷和父亲、叔叔等家人,都曾参加过胜利渠的建设,而今年42岁的朱兆亮就是在胜利渠边长大的。
记者注意到,朱兆亮拿出的工程图中,有1978年《泰安县胜利渠工程水电站初步设计图》、1979年《泰安县胜利渠工程设计图》及1980年《胜利水库浂区工程初步设计图》等。手绘设计图大部分都是蓝图,是40多年前技术人员用丁字尺、三角板、圆规等工具,“趴”在绘图板上一笔笔画出来的。一张张堪比标准图的手绘图,字体工整、线条流畅、精细入微,人们能清晰地看到每个工程及每个地段是如何设计施工的。为了防止图纸折损,朱兆亮还将其中最大的《泰安县胜利渠工程示意图》装裱了起来,图纸上不仅详细绘制了胜利渠走向和经过的地点,还附有胜利渠工程简介,极具年代感。
“作为泰安市民,有义务保护好这些有意义的档案材料。”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朱兆亮身为党员,在得知市委党史研究院征集党史资料后,将《泰安胜利渠工程水电站示意图》(图号:水电-01)捐出。除了胜利渠手绘工程图,朱兆亮还从购买的3麻袋纸品中找到了其他一些手绘图纸。朱兆亮说,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手中的这些手绘工程图能够“回家”,作为珍贵的档案资料被好好保存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