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3日讯(通讯员 时溪蔓)近年来,市审计局创新工作思路,引入“系统论”视角,打造“制度保障—凝集合力—深化管理”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推动审计整改提质增效。
高位引领,筑牢整改制度根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高位统筹,连续6年召开全市审计整改工作会议,压实整改责任。我市将审计整改纳入绩效考核,加强整改结果运用,制定《市委审计委员会领导同志批示件闭环办理工作规程》,实行“拟办上报—台账登记—批示转办—进度跟踪—结果报告”全过程管理,出台《泰安市审计局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分类暂行办法》《泰安市审计局审计整改工作管理办法》《泰安市审计局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结果认定办法》等,完善整改制度体系。
协同联动,凝聚整改强大合力。市审计局与市纪委监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机制的意见》,强化移送线索查办协作,建立移送线索事前会商和结果书面反馈机制。2024年,该局结合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同步开展养老领域专项审计,成案率达100%。该局加强与党政督查合作联动,2024年以来,推动将28项重要问题整改和办理情况纳入“两办”督查内容,共同推进整改落实。此外,该局强化行业主管部门整改责任落实,通过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清理整顿、完善体制机制等方式,推动系统行业治理,真正实现“审计一处、规范一片”的效果。
多管齐下,构建整改总体格局。市审计局做好审计整改管理系统全过程信息化应用,建立整改台账,实施审计查出问题动态管理、分类管理,严格整改标准,盯紧盯实,对账销号;制发14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督办函,督促34项问题整改“见底清零”;印发审计整改约谈办法,推动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严格落实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确保整改见到实效;开展审计整改专项检查,通过座谈了解、现场查看、资料核查等方式,重点检查整改责任落实不力和整改不到位问题,同时对已整改到位问题进行“回头看”,推动问题真改实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