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宁阳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共探教学提质路径
敬老暖人心 服务护安康
秸秆回收解民忧
布局“空中枢纽” 赋能“三秋”生产
非遗研学传薪火
办好“关键小事” 织密基层治理网
葛石镇丹参生产基地入选全省标准化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名单
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聚焦群众需求 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1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鹤山镇
秸秆回收解民忧

 

本报11月3日讯(通讯员 张强)前段时间,持续性降雨导致收割机难以进地作业,也让玉米秸秆湿度大幅升高,湿秸秆的处理成为当地农户面临的难题。面对这一特殊情况,鹤山镇主动破局,同步推进玉米抢收与秸秆回收工作,通过“农机粉碎送电厂”和“养殖场收购作饲料”双路径,让湿秸秆化身“增收宝”,既解农时之忧,又护生态之美。

近日,该镇抢抓晴好天气,协调履带式、轮式收割机进地作业。这些机械在抢收玉米的同时,还能将湿度较大的秸秆即时粉碎,随玉米一同装车运离农田。“湿秸秆又重又占地方,现在机子一趟过,玉米收了,湿秸秆也带走了,不会耽误秋播麦子。”该镇王平村种粮大户王洪国感慨道。

据王洪国介绍,秸秆会被运至镇内指定存储点晾晒,待水分降低后,统一送往电厂作为生物发电原料。这一方式既解决了湿秸秆“难存储、难清理”的问题,又为清洁能源利用提供了原料。

对于大量整棵湿秸秆,该镇则牵线镇内养殖场“兜底”回收。在王卞社区银王卞养牛场门口,拖拉机、三轮车装载着刚从地里运出的整棵秸秆排起了长队。“今年秸秆湿,本来担心没人要,没想到养牛场全收,还当场结算。”该镇东罗山村村民张恩华笑着说。

“不管秸秆干湿,我们统一按120元/吨收购。农户卸车、称重、登记完就能领钱走,绝不拖欠。”银王卞养牛场负责人郭运刚介绍,受阴雨天气影响,农户手中的湿秸秆量比往年多不少,养殖场特意加大了收购力度,“待湿秸秆晾干后,我们会用机械进行粉碎并存储起来,作为肉牛的冬季饲料。”

该镇将持续优化服务,强化秸秆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与保障工作,让秸秆在生态保护、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