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3日讯(通讯员 张凯睿)近日,宁阳县第三实验小学600余名师生齐聚磁窑镇秦氏羽粘画传承基地,开展了“沉浸式”研学活动。
宁阳秦氏羽粘画以天然羽毛为原材料,经选羽、剪裁、粘贴等多道工序制成,于2018年被列入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秦鲁宁深耕羽粘画创作与传承30余年,始终致力于让这门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活动现场,秦鲁宁通过实物展示,向大家介绍了宁阳秦氏羽粘画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制作工艺。“每一根羽毛都有独特的纹理和光泽,我们要根据画面需求选择合适的羽毛,这样才能让作品生动传神。”秦鲁宁一边演示羽毛筛选与剪裁技巧,一边耐心讲解创作要领。
此次研学活动,秦鲁宁特意准备了适合青少年操作的简易版创作材料。在创作环节,孩子们分组围坐,在老师和志愿者的指导下动手实践。从勾勒底稿到挑选羽毛,从涂抹胶水到精准粘贴,大家细心操作每一个步骤。“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羽粘画,原来普通的羽毛能做出这么漂亮的画,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李雨桐拿着自己创作的《孔雀开屏》兴奋地说。
秦鲁宁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让更多孩子了解羽粘画、喜爱羽粘画,让这门技艺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