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票据服务大民生
省数字低碳关键技术创新竞赛决赛在我市成功举办
乡村医生执业再注册实现“零跑腿”
泰安高速“间隔放行”工作法获全国奖项
省应急指挥通信比武竞赛在我市举办
“硬核体系”培育“硬核企业” 产业协同串珠成链
东平:设施农业好“丰”景
◎记者手记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5年1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深化财政电子票据改革,探索数据资产化新路径——
小票据服务大民生

 

□记者 苏婷

财政票据是构成经济运行的基础凭证。今年以来,市财政局积极响应财政部关于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部署要求,将群众、企业的跨省报销难题作为改革突破口,先行先试、勇于探索,构建起安全、稳定、高效的财政电子票据共享应用通道,实现了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实际应用,迈出了数据资源价值挖掘崭新步伐。

聚焦痛点

打通跨省报销“高速路”

长期以来,跨省报销面临存票困难、核验烦琐、流程复杂等问题,办理周期长、办结难度大成为困扰群众生活和企业发展的难题。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财政局将票据跨省报销列为重点攻坚任务,建立每周一张清单、一次小结、一次部署的“三个一”工作机制,明确依托“山东省财政电子票据公共服务平台”及“爱山东”App等入口,搭建覆盖票据归集、查询、核验、报销全流程的跨省管理应用体系;同时联合人社、医保、卫健、大数据等部门单位,强化协同配合,优化信息共享,汇聚技术支撑,凝聚跨省报销试点工作合力。

简化流程

彰显改革试点“真实效”

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实现了票据无纸化、电子化报销,极大方便了群众生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近日,市财政局会同市人社部门,成功在线上为某市民办理了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诊疗票据工伤报销业务,实现了从“报销人员东奔西走”到“网络数据日行千里”的转变。

目前,报销人无需携带纸质材料往返奔波,仅需就地通过线上渠道实时上传电子票据及相关资料,即可办理所需业务。报销单位工作人员通过线上实时开展票据真伪核验与信息审核,无需人工辨别和传递纸质凭证,方便快捷、真实高效。以往如跨省工伤医疗票据审核环节,仅报销单位内部流程就需约20个工作日,若遇材料不全或票据损毁,周期更长。经票据电子化改革后,报销周期得到数量级缩短,票据信息瞬移,业务效率倍增。

数据赋能

体现票据资源“新价值”

据了解,跨省报销改革推动了票据底层数据字段的丰富与规范,嵌入了更多业务环节关键信息,通过系统建设与数据回流机制,海量、规范的票据数据得以在市级层面汇聚,电子票据的数据价值显著提升,为深度挖掘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市财政局在确保顺利完成跨省报销核心任务的同时,立足长远,敏锐把握财政电子票据数据中蕴含的巨大潜力,积极探索数据资产化路径。

我市全面梳理财政医疗票据数据的产生、存储、管理及权属关系,在前期已获得的医疗票据“数据资源证书”基础上,通过合规方式,让财政票据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上”,服务于政策制定、行业监管、经济运行分析等领域,力求实现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的跃迁。同时,我市计划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优化数字账户管理、自动化审核等环节,提升效率,堵塞漏洞,推动财政票据管理与会计电子凭证标准衔接,打通电子票据应用“最后一公里”。

财政电子票据涉及政府公共服务和众多民生领域,是城市数字治理的底层基础设施。市财政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他们将持续深化财政电子票据改革,进一步拓宽跨省通办服务场景,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效,为提高全市财政科学管理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