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婷
深秋时节,东原大地瓜果飘香,一座座大棚成方连片,处处澎湃着发展活力,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收画卷在东平县设施农业基地徐徐展开。近年来,东平县聚焦设施农业,立足“江北水乡”定位,锚定“富民强村”目标,全力推进设施农业、生态渔业“双30万亩”工程,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东平实践。目前,东平县已建成1.3万余公顷大棚,“春瓜秋菜”模式经济效益显著,5万余名群众参与其中,实现人均年收入过万元。
环形管道栽培、时空隧道基质栽培、空中廊架栽培、传统滚筒式栽培、三角形雾培……东平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智慧农业科普馆内,一排排无土栽培的生菜、乌塌菜、油菜等青翠饱满、长势喜人。
玻璃温控棚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实现了种植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全覆盖。棚内仅有4名工作人员,除了收菜种菜,平时他们只需要借助电脑或手机,就能随时掌握棚内的“一举一动”。
智慧农业科普馆不远处是装配式育苗温室,温室内一盘盘种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示范园运营部主管何明杰一边查看种苗的长势,一边告诉记者,育苗温室于2024年12月投入使用,根据订单要求进行育苗,已售出西甜瓜苗、辣椒苗、西红柿苗、芹菜苗、西蓝花苗、贝贝南瓜苗等共计1600万株,目前在育的有西蓝花苗和芹菜苗。
示范园运营部部长王龙介绍,示范园设立了设施农业、生态渔业、果园种植3个示范区,按照“园区+景区+研学基地”的理念,打造以精品农业展示为核心、以农林渔示范引领为目的的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可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我们园区内还有16座装配式日光温室,按照品种优选、精品种植、示范引领的发展定位,聚力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精细化发展方向,可提供育、种、管、采、销全链条服务,引领带动全县设施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运营、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我们的育苗玻璃温室,通过精准控制环境因素,显著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品质,还能实现周年生产,满足市场对优质种苗的需求,降低本地农民购苗成本。”王龙说。
东平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达6.3万余公顷。2022年以来,东平县因地制宜实施“30万亩设施农业”工程,坚持集中连片示范引领,分步推进,1.3万余公顷大棚拔地而起,6大类20余个品种遍地开花,“春瓜秋菜”种植模式成效显著,“一乡一品”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种管技术愈发成熟,种植品种更加优良。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