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泰安日报 4下一版
“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抉择”
“硬核体系”培育“硬核企业” 产业协同串珠成链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38.3亿元
超级“充电宝”蓄势待发
东平:设施农业好“丰”景
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长11.8%
2家企业入选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
新车上牌全程网办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1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稳中提质 新质发力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38.3亿元

 

本报11月3日讯(记者 杨文洁)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全力攻项目、强产业、稳生产、扩需求,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持续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质态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38.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5.4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138.6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1504.3亿元,同比增长7.7%。

前三季度,我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4%。分行业看,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4%,农业“基本盘”作用稳固。此外,林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0%,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1%,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同比增长9.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同比增长3.0%,肉蛋奶总产量同比增长3.2%。

工业作为经济稳定的“压舱石”,发展动力强劲。前三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从三大门类来看,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6.5%。从大类行业来看,全市在统的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4.9%。

前三季度,我市建筑业“助推器”优势巩固,完成总产值941.4亿元,同比增长3.4%。从生产结构看,安装工程完成产值305.3亿元,同比增长7.4%;建筑工程完成产值294.8亿元,同比增长4.0%,占比48.3%;其他建筑业完成产值10.3亿元,同比增长7.5%。从签订合同看,全市资质以上总承包及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累计签订合同额1830.3亿元,同比增长3.3%。

服务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前三季度服务业活力充沛,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51.2%,同比增长7.7%,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1至8月份,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9%。分行业看,十大行业门类营收增速呈现“八升二降”发展态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五个行业呈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前三季度,我市投资支撑有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3.6:51.3:45.1。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5%,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20.0%;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9.6%;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5%,占全部投资比重为22.6%;“四新”投资同比增长8.2%,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2.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2%,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2.1%。

消费“主拉动”势头强劲。前三季度,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4.3%。对限上零售额拉动较大的类别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粮油食品类、石油及制品类、通信器材类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47.6%、16.9%、14.6%和38.6%,合计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9.6个百分点。网络消费规模扩大,累计实现网络零售129.3亿元,同比增长8.7%。

前三季度,我市外贸“朋友圈”持续扩大,实现进出口总值448.3亿元,同比增长11.8%。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塑料产品等优势产业出口增速均超过两位数,巩固了市场份额和产业链优势。同时,在“跨境电商+产业带”培育行动的持续推动下,前三季度,我市跨境电商进出口169.9亿元,同比增长25.7%。

在要素保障方面,坚实稳固的体系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前三季度,我市财政收支持续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6.3亿元,同比增长4.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3.7亿元,同比增长4.0%。金融活水支撑有力,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491.5亿元,同比增长10.4%;本外币贷款余额5409.9亿元,同比增长8.5%。受季节性、节日性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3%,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五涨三跌”。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