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27日讯(记者 李皓若)近日,全省16市盲人协会主席相约泰山脚下,参加无障碍社会服务体验活动。在助残公益组织的陪护下,他们开启了一场特殊的登山之旅。
“我们现在正从索道处前往南天门,大家注意脚下台阶。”在志愿者的引导下,青岛市盲协主席曲云峰扶着栏杆稳步向前,他告诉记者,这是自己第一次登泰山。“过去总觉得登泰山遥不可及,今天终于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说,通过志愿者的讲解和自己的触觉感知,仿佛触摸到了泰山千百年的文化脉搏,这样的体验格外珍贵。
登山过程中,志愿者边走边讲,将泰山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娓娓道来,让体验团成员深切感受到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独特魅力。通过亲身体验,大家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为完善景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登泰山是很多残疾朋友的梦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圆梦。”泰安市易尚攀高助残服务中心理事王静表示,服务中心可提供山轿、点位讲解、热水供应等全方位服务,希望把爱与阳光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据了解,目前我市已有20余支这样的专业助残志愿者队伍。近年来,泰安市易尚攀高助残服务中心、泰山区小小公益等组织已累计开展登山挑战、公益观影、无障碍环境体验等活动30余次。
此次活动是我市持续推动“政府帮扶+社会协同”助盲模式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在助盲服务方面持续发力,在城区新增道路上配套建设盲道39.4公里,为1300名盲人朋友适配助盲、助视设备;精心打造“齐鲁手创”盲人按摩品牌,开办盲人按摩机构34个,助力216名盲人实现上岗就业;建成“光明之家”中途失明者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帮助41名中途失明患者重建生活。随着一系列举措扎实推进,我市残疾人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氛围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