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泰安港是山东省内智慧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单体港口之一,建成投用无人值守计量发运智慧系统,实现了车辆入园业务全流程“无接触服务”,13秒即可完成重载货车装车发运,6小时即可完成接卸万吨煤炭大列,1小时即可完成2000吨原煤装载起航,时效较传统作业提升50%以上。
区位优势赋能
构建物流联通格局
东平县煤化工企业瑞星集团日产化肥1万吨,创造单独工厂产能全球之最,企业年煤炭需求量约500万吨。兖矿泰安港建成之前,企业所需煤炭只能从山西被运至梁山港再经50公里公路到达厂区。“我们距离兖矿泰安港只有3公里,每年100万吨煤炭直接从这里转运,能节省运费2000多万元。”瑞星集团销售经理郭其法说。
泰安港上承晋陕蒙能源基地、下达长江经济带乃至华南地区,过去只能走北方港口或铁路南下的煤炭等货物,有了铁水联运的新路线——经瓦日铁路转大运河,这样不仅运输距离最短,而且成本最低。“产品通过大运河被运至上海后,在上海转海运被运至福建和广东,两省的年销售量预计达30万吨,企业产能进一步扩大后,我们还计划开拓广西市场。”郭其法说。
目前,泰安港发挥其京杭运河纵贯南北、瓦日铁路横跨东西的区位优势,依托山东能源集团的煤炭产能和物流网络,实现与晋陕蒙地区的能源连接,着力构建“西煤东调、北煤南运、南货北上”的物流大通道。依托东平湖、大清河及京杭运河水运网络,船舶可辐射鲁西南、苏北、长三角等经济带,实现长江与运河沿岸资源高效共享。泰安港加强与济南港的协调联动,依托京杭运河和小清河“一纵一横”主航道,共同构建“公水联运+海河联运”出海新通道,打造京杭运河最北端现代化港航物流枢纽中心。据测算,煤炭经瓦日铁路至泰安港中转下水至江浙皖地区,较北方四港海运节约30元/吨;港内转为汽运送抵周边用煤企业,比直接汽运节省20元/吨,区域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当智慧、绿色、协同的新动能被注入内河港口,泰安港正以数智融合驱动流程再造,以精细管理深挖运营潜能,全力打造效率更高、韧性更强的一流内河港口物流枢纽。
从晋陕蒙的乌金之地到长三角的繁华水网,每一吨货物的流转,都在重现京杭运河“黄金水道”的盛景。
■记者手记:
智慧中枢让港口高效运转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本应船只络绎不绝的时间,岸边等待的船只并不是很多。港口负责人笑着说:“这得益于港口的效率化运作。”
未来的现代化港口,要有高效协同的配合。如今,一辆满载淀粉吨包的货车精准停靠后,吊机钢铁巨臂迅速启动,一辆货车的卸车装船流程仅用15分钟便能完成。两艘船各装满2000吨货物后,将沿大运河南下,分别驶向江苏常熟、安徽马鞍山。这高效运转的一幕,正是东平港激活内河航运动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
效率跃升的根基在于智慧中枢的强力支撑。东平港构建了先进的“智能生产网络”,覆盖铁路集疏、码头装卸、煤场周转全流程;同时,通过“日度闭环管理”机制,精准调度火车入轨与船舶装运,动态调配人力设备资源,大幅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
从千年古港到现代强港,在时代洪流中,泰安港走得铿锵有力。不断延伸“港”的价值,拓宽“通”的维度,叠加“联”的效能,泰安港还在探索更多发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