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全市医养 结合(康复)技能竞赛中获佳绩
秋冬季,警惕动脉粥样硬化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夯实人才基础 提供技术支撑
科普医学知识 守护银龄健康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10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元民做客健康科普大讲堂
秋冬季,警惕动脉粥样硬化

■李元民做客健康科普大讲堂。记者 刘英迪 摄
 

本报10月20日讯(记者 李皓若)心肌梗死、脑卒中……这些急症常常在不经意间夺走宝贵的生命。究其根源,许多都与一个共同的“元凶”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究竟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日常生活中公众又该如何有效预防?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元民做客健康科普大讲堂,为公众讲解了这一“沉默杀手”的真面目及防范之法。

“如果把我们的血管比作一条畅通无阻的公路,那么动脉粥样硬化就像是公路上逐渐堆积的垃圾。”李元民形象地解释道,“‘粥样’是指在动脉血管的内壁上,沉积了一些像小米粥一样黏糊糊的脂质物质,这些物质让血管壁不断增厚、变硬、失去弹性。”

李元民将动脉粥样硬化称为“沉默杀手”,“它往往潜伏多年,许多人中年以后才会逐渐显现出症状,一旦爆发,后果非常严重。”

“随着斑块越来越大,血管腔会越来越窄,从而导致器官缺血、缺氧,引发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李元民进一步解释道,“更危险的是斑块破裂,一旦发生,身体会误以为血管破了,立即启动紧急凝血机制,大量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会蜂拥而至,在破口处迅速形成血栓,几分钟内就把整个血管完全堵塞。许多中青年人猝死,正是这种不稳定斑块突然破裂导致的。”

预防重于治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个是必要的药物干预。”李元民建议,首先要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如红肉的肥肉部分;减少反式脂肪的摄入,它主要存在于人造黄油、油炸食品、奶茶、速溶咖啡等加工食品中。

“公众购买包装食品时,一定要养成看配料表的习惯。”李元民提醒,“凡是有‘部分氢化植物油’‘人造黄油’‘起酥油’等字样的,尽量不买。”此外,日常生活中应减少高胆固醇食物、高盐食物的摄入,特别注意酱油、蚝油、咸菜、腐乳、加工肉制品等“隐形盐”的摄入。

在减少“坏”的同时,也要增加“好”的摄入。李元民建议公众每天摄入一斤蔬菜、半斤水果,多吃全谷物和杂豆类,用燕麦、糙米、藜麦、玉米、豆类等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多选择优质蛋白质,特别是三文鱼、金枪鱼等深海鱼,多吃豆制品。烹饪用油选择植物油,如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平时要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饮食调整是守护血管健康的第一步,让身体动起来也同样重要。关于运动方式,李元民建议以有氧运动为主,力量训练为辅。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车、跳操等,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如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力量训练如举哑铃、俯卧撑、深蹲等,每周进行2次,增加肌肉量,提升基础代谢。“关键是要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对于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的人,从每天快走15至20分钟开始,都是非常好的起步,重要的是让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李元民表示。

此外,戒烟、限酒与心理平衡同样不可忽视。“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为胆固醇沉积打开方便之门。与此同时,长期的精神压力也会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推手。建议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同时做好定期体检,掌握血管健康的‘风向标’。”李元民表示,要重点关注血脂四项等关键指标。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为自己及家人筑起坚固的血管防线。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