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凯 特约记者 纪宗玉 通讯员 孙甲勇
 “以前闲暇时间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在小区遛弯,现在每天都来书院学书法、听讲座,日子过得别提多充实了!”在肥城市河西社区汇文书院内,48岁的书法爱好者杨泽惠握着毛笔跟着老师练习楷书,脸上满是笑意。
 如今在肥城,像这样“推门见文化、下楼享服务”的文化书院已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满足全龄段居民精神文化需求,肥城市以文化社区(文化书院)建设为抓手,通过模式创新、精准供给、品牌打造和机制保障,构建起群众“家门口”的思想文化教育综合体,让文化滋养成为幸福生活的底色。
 ▲河西社区汇文书院。
 ◀书院课程排得满满当当。
 记者 郑凯 摄
 多元模式搭平台 文化服务“零距离”
 “1个核心阵地+N个拓展教学点+3大功能集成”,这是肥城市社区文化书院推行的“1+N+3”建设运营模式,让文化服务真正扎根社区。
 在河西社区汇文书院,社区图书馆是核心教学阵地,书架上1.4万余册图书涵盖文学、历史、少儿读物等类别,每天都有居民来此借阅。不仅如此,书院在这里还经常开展健康讲座、书法绘画、非遗剪纸等课程教学。而社区内的老年大学、文化宫,则成了“N个教学点”的延伸——每周一到周五,这里课程丰富多样,医生志愿者为老年人讲解饮食养生知识,文艺爱好者跟着专业老师排练广场舞……目前,河西社区汇文书院有30名专业教师长期开展服务,每月课程排得满满当当。
 社会力量的加入让书院“活”起来。50家社会机构参与肥城市社区书院建设运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助、多方共赢。此外,肥城市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20个文化场馆,集结60名专业教师,开设30项特色课程,建成集教学、体验、交流于一体的中心文化书院。目前,肥城市已形成“中心+社区+社会”的文化书院建设格局。
 精准供给贴民心
 课程配送“对胃口”
 在肥城市中心文化书院内,来自肥城市中医医院的医师一边为居民号脉,一边讲解养生技巧。现场还设置了艾灸体验区,吸引了不少居民围观体验。
 如此受欢迎的活动,得益于肥城建立的“资源—需求—供给”精准对接机制。先摸清楚居民想要什么,再匹配资源、配送服务。肥城市各社区通过入户走访、微信群征集等方式,绘制出“3+X”需求清单。其中,“3”是理论政策、健康养生、传统文化等共性需求,“X”则是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比如,龙山社区居民希望体验非遗项目,书院就邀请剪纸、泥塑传承人开课;孙庄社区好人榜样多,书院就面向居民开展“美德宣讲进家庭”活动。
 精准对接让服务更“对味”。今年以来,肥城市各社区文化书院依托“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开展常态化教学450场次。“以前总担心孩子放假没人管,现在书院有了暖心托管班,老师带着写作业、做手工,我们上班也安心。”桃都社区居民刘女士说起这项服务,连连点赞。目前,肥城市文化资源库已会聚220名专业教师,开设250项特色课程,从青少年思政课到老年人医养康护课,从家庭教育讲座到红色文化体验,实现全龄段需求全覆盖。
 特色品牌聚人气
 全龄共享“文化宴”
 “左手按弦,右手拨弦,注意节奏……”每周六下午,孙家小庄社区融文书院里,65岁的居民赵先生都会跟着老师学习二胡。这是社区为老年人开设的“文化养老”课程,像这样的分众化服务,在肥城市各社区文化书院已成常态。
 肥城市坚持一社区一品牌、一书院一特色,实现既有“共性温度”,又有“个性亮点”。河西社区汇文书院主打资源整合,培育“汇聚社区 文润河西”品牌,打造“非遗体验”等特色课程;伊家沟社区红星书院聚焦红色传承,组织居民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听老党员讲革命故事;盛源社区德邻书院以“邻里互助”为核心,开展家风分享会、邻里厨艺赛……
 “百姓大舞台 有才你就来”品牌活动让居民从“观众”变成“主角”。今年夏天,肥城市举办全民才艺选拔赛,历时两个月,征集优秀作品220件,举办赛事12场。“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跳的广场舞能登上舞台。”“文化带头人”杨晓燕说,“现在我们经常到书院表演、教学,成了社区文艺活动的常客。”百姓大舞台不仅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还为文化书院发掘、储备了一批优质师资和特色课程。
 长效机制强保障
 精神家园“常兴旺”
 “今天参加书法课积了2分,兑换了一包洗衣粉。”在孙庄社区德润书院的积分兑换处,居民陈女士拿着积分卡开心地说。这是肥城市推行的“红色合伙”美德信用制度,居民参与书院活动可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课程名额,大大提高了参与积极性。
 为确保文化书院行稳致远,肥城市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宣传部门统筹,相关部门配合,中心所站运营;各社区文化书院配备1名专管员,机关干部、专业教师定期下沉服务;实行“部门单位+试点社区”周调度工作制度,跟踪资源下沉、课程开展情况;依托省数字智能开放服务平台,实现课程预约、资源共享“一键操作”。
 如今在肥城市,文化书院已成为居民“愿来、常来、爱来”的精神家园。肥城市将继续优化文化书院服务,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扎根基层,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魅力,让幸福生活更有质感、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