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颜晶晶 李来成 文/图
引 言
2025年10月14日是第56届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是“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增强伙伴关系,共促可持续发展”。
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关键力量;标准化作为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基础与核心,能够有力促进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近年来,泰安市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持续深化标准化改革,以标准为引擎,全域推进标准化创新发展,在多领域绘就了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筑牢多维保障体系
优化标准化发展环境
我市持续强化政策落实,不断健全激励机制,坚持系统部署、精准施策,为标准化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市政府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对全市实施标准化战略作出全面安排。迭代优化标准化奖励资助办法,扩大奖励范围,增加奖励项目,有力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和标准研制提供坚实保障。持续强化桥梁纽带作用,搭建高层次标准化活动交流平台,国际标准化组织土工合成材料技术委员会(ISO/TC221)第21届全体会议、全国纺织服装标准创新大会等一系列高规格标准化活动先后在泰安召开,促进标准交流与合作。实施标准助企专项行动,市市场监管局联动专业技术机构,邀请机器人、自动化系统与集成等领域的国家标委会专家深入企业“把脉问诊”,针对生产与标准衔接难题提供靶向指导,为产业发展注入专业智慧。
推动标准与产业融合
引领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我市创新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以标准引领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2025年4月,我市成功获批国家级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智能工厂建设标准应用试点,该项目由泰开互感器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联合申报,深度融合人工智能、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建立以《智能工厂通用技术要求》(GB/T 41255-2022)等国家标准为核心、配套应用19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智能制造领域相关标准的“标准群”,围绕“标准群”建立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工厂,提炼智能管控和智能服务新型模式。山东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建设国家级土工合成材料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联合产业链上、中、下游及科研机构,实现全流程标准化管理,推动我国土工合成材料标准体系从碎片化向全产业链标准转型升级。
激发标准创新活力
助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我市紧扣绿色低碳发展需求,强化标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联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20余项,2023年荣获第九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产品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能位居全球第二,现已成为世界高端玻纤产品的核心供应商与服务商,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35部分:玻璃纤维产品生产企业》(GB/T 32151.35-2025)助推新材料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泰山石膏有限公司作为全球著名的石膏板制造商,在国内石膏板市场占有率高达53%,推出多种新型石膏板,引领行业向“轻厚”、功能化、绿色低碳发展,承担建设工业废弃物制绿色建材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以提高工业废弃物制绿色建材循环经济标准化水平为主要目标,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
实施标准化提升行动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我市锚定关键领域,以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乡村建设为重点,实施现代高效农业标准化提升行动,加速农业产业升级。“泰山番茄”是我市重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市统筹发展,科学规划2万公顷“泰山番茄”产业带,打造全国领先的番茄产业高地。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数字化”要求,重点推进“泰山番茄”智慧农业标准化建设,指导推荐泰山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申报“泰山番茄”智慧种植标准化试点,该项目已列入2025年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公示名单。项目以精准智慧高效种植为核心,配备多种智能化设施,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打造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强化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实现番茄生长周期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为全国设施蔬菜的智慧化、标准化、现代化快速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
强化标准化示范引领
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效能
我市聚焦服务业区域特色,在文旅、康养、科技服务等重点领域建成10个国家级、25个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成功打造全国首个国家级旅游综合标准化示范市。泰安医疗保险、新泰政务服务、泰安高新区“一链办理”等16个国家级、省级社会管理领域标准化试点获批实施,显著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市委政法委承担建设山东泰安跨部门涉案财物一体化智能管理国家级标准化试点,收集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及内部标准100余项,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实现市县两级场地、人力节约和实物流转优化,为基层减负增效。试点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标准化》《平安中国年鉴》收录记载,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深化标准化改革
推动地方标准质量效益转型
我市扎实推进地方标准改革试点工作,强化全过程管理,开展地方标准清理规范和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有效推动地方标准化工作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稳步转型。2025年8月,市市场监管局指导推荐山东中康国创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参与起草的《鲁绣工艺技术规范》成功入选省地方标准“揭榜挂帅”项目计划。鲁绣于202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该标准的制定,将系统规范鲁绣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不仅能推动鲁绣产业的提质增效,也将为这一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动力,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产业振兴。
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我市将继续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指引,积极探索理念、机制和模式创新,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力争在关键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跨越,让标准成为产业竞争的“硬通货”,为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