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13日讯(记者 董文一)近日,泰安市岱宗公证处(泰安市老年人公共法律服务站)携手泰山区人民法院岱庙法庭走进农大家属院,开展“法律服务助老护老”普法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创新采用“司法审判+公证服务”全链条法律服务模式,让社区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精准法治关怀,成为“敬老月”活动中一道温暖风景。
社区广场上,法官与公证员共同搭建的联合咨询服务台前围满了居民。面对老年人关心的遗嘱继承、财产分割等法律问题,法官从诉讼维权角度厘清法律路径,公证员则从风险预防层面解读民法典相关条款,形成“事前预防+事后解决”的服务闭环。这种打破部门壁垒的联动服务模式,赢得了居民的广泛好评。82岁的张先生称赞:“一次咨询就把法院和公证的事情都弄明白了,这样的服务真贴心。”
法律服务中流露出的司法温情令人感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回忆起不久前通过7次调解,帮助被女儿扣留证件、被迫离家的八旬老人重返家园的案例。正是这些在基层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推动“司法+公证”将服务重心前移,从纠纷调解转向前置预防。普法宣传增强了老年人的法律意识,避免了家庭矛盾的激化。
作为泰安市老年人公共法律服务站,岱宗公证处始终秉持“尊老敬老”服务理念,不仅推出上门公证、预约办理等便民举措,还积极推广遗嘱公证、居住权协议公证等“护老法宝”。此次与法院的深度合作,标志着老年人法律服务实现从“单一解答”向“立体保障”的升级,真正做到了“让法律多跑路,让老人少跑腿”。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司法+公证”联动机制,通过更多创新服务举措,筑牢老年人权益保障网,让法治阳光温暖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