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29日讯(通讯员 田浩)今年以来,湖屯镇立足资源禀赋,加强分类指导,通过开展“一村一产、量质跃升”行动,推动各村走特色发展、多元增收之路。一批立足实际、富有成效的产业项目在全镇“多点开花”,为强村富民注入持续动力。
在李家寨村藕虾立体种养基地,百亩藕塘碧波荡漾,工人娴熟地采摘成熟的莲蓬。清甜的莲子将作为鲜食果蔬直销市场。据了解,该村利用治理后的采煤塌陷地资源,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形式,推行“藕虾套作”生态种养模式,通过科学规划种养时序,实现“藕虾共生、一田多收”效益。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洪村说:“整个项目带来的年收入预计在15万元。这片曾经无人问津的塌陷地,成了村集体增收的‘聚宝盆’。”
关王殿村山地资源丰富,但产出效益低、土地撂荒严重。为盘活闲置资源,该村“两委”经过外出考察和科学论证,决定发展耐旱、易管的中草药种植项目。村集体集中开垦2.67公顷山地,统一播种了射干与苦参。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学文介绍:“这批药材全部进入丰产期后,预计年均可为村集体带来3万元左右的收入。秋后,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让昔日的低效山地真正长出增收的‘金疙瘩’。”
东湖东村与肥城金惠粮食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粮食仓储销售加工基地内麦香扑鼻。该项目于今年6月实施,村集体以0.667公顷建设用地入股,公司投资80万元建设700平方米厂房。目前,粮仓已储存并销售小麦2500余吨,实现销售额300余万元。该项目计划投资20余万元引进粮食烘干设备,构建“烘干-加工-储存-销售”一体化体系。“届时,产业链将更完整,抗风险能力将更强,预计每年还能再为集体增收4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勇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这些各具特色的增收实践,是湖屯镇精准施策、全面推动“一村一产业”的有力缩影。该镇党委按照“巩固一批、新建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制定村级增收项目台账,新策划实施增收项目58个,储备项目57个,定期召开“一村一产业”现场推进会议,组织经管、督查部门定期联合对产业项目进行调度和实地调研,检验项目建设实效,及时破解难题,确保项目稳定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该镇党委系统梳理了先进地区村集体增收经验,整合归纳了“资产盘活·腾笼换鸟”“特色种养·你无我有”等11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编制了《村集体经济“量质跃升”行动十一条路子》,为全镇48个村发展集体经济提供“对标案例”,同时,分批分类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进一步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因地制宜推动更多特色产业项目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