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泰安日报 4下一版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三次综合演练圆满结束
毫不动摇地坚持28字方针 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全国铁路暑运发送旅客破8亿人次
2025年全国早稻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2%
我市34家民营企业入围
经典之声 唱响泰山
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成功海试
少点花里胡哨 多些真抓实干
捐躯赴国难 父子双忠烈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5年8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冒死保障八路军军需
捐躯赴国难 父子双忠烈

 

□记者 张建

作为革命老区,东平县是一方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基因早已流淌在每一名东平儿女的血液之中,就像大运河滋养这一方土地一般,血脉相承。1939年春天,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的到来,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滚烫的红色血液,也开启了一段悲壮而永恒的家族传奇。

常庄会议后的特殊任务

1939年3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率部进驻东平夏谢村,在常庄、林马庄一带与中共鲁西区党委、泰西特委会合,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常庄会议。战事频繁,军需紧迫,眼看天气转暖,将士们的夏装还苦无着落。陈光将制作夏装的任务交给了军需科被服股长王德胜:“用中央苏区的老办法,发动群众,自己动手。”

当天,王德胜找到了公信染坊掌柜王笃章,这家染坊是王笃章家的祖传买卖,在东平、肥城一带小有名气。这位东平芦泉屯的染匠,抗战开始后便极参加抗日工作,这次听说要给八路军做军服,他不顾危险,欣然接受任务。两人一拍即合,定下制衣计划。

染坊里的血色坚守

王笃章冒死往返济南,躲过日伪军的一次次盘查,终于将物资运回东平。军服制作刚刚启动,日军扫荡的枪声骤然逼近。危急关头,王笃章第一时间冲进作坊藏好布匹,却在收拾院中晾晒的布料时被日军包围。鬼子抓住了王笃章,从他那沾满灰色颜料的大手上,认出了他是为八路军染军衣布的人,接着让他交出布匹,王笃章坚决不承认,鬼子就用刺刀刺他的胸膛,王笃章还是不承认。最终,一颗子弹穿透他的心脏,这位染匠倒在了自己守护的布匹旁。

听到王笃章牺牲的消息,陈光命人撰写了一副挽联:“方周内军民皆念当日为国辛勤业,百年后人相指曰此乃抗战烈士家。”

王笃章的长子王诚秀身着孝服接任父亲职务,成为东进支队供给部采办员。执行任务时,他怀揣3000元工料费骑车返乡,遭国民党部队拦截。年仅20岁的他亮明身份呵斥:“这是军费!不可动!”贪财的国民党军官不顾一切后果,将现金当场分光,将他活埋在郭家山后的田野里。

婆媳舍命守挽联

短短26天,王笃章、王诚秀父子一门双烈,胡延德及儿媳陈云香都成了遗孀。婆媳二人将挽联埋入土中、垒进墙缝,甚至压在门枕石下。敌人搜出来,她们又舍上性命夺回来。因为有了这副挽联,她们就有了前行的力量。

英烈忠骨归青山,红色基因永流传。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副挽联的故事”让新一代青年从中汲取力量:“要知道幸福从何而来,要明白守护什么、为何奋斗。”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