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霍瑞国 刘丰欣)连日来,市审计局将惠民政策落实、民生实事办理作为审计监督重点,多措并举扎实开展乡村振兴、水利资金审计等项目,切实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聚焦项目跟踪,严控建设质量。市审计局安排工作人员深入工程现场,紧盯项目立项、建设、验收、运行等关键环节,审查工程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施工质量及后期管护效能,压实主体责任,保障资金落实到位,着力解决相关村落集中供水难题,提升工程建设质效,保障饮水工程建好、管好、用好。
关注水价核定,紧盯服务质量。市审计局工作人员深入走访村委、社区物业,与部分村民交流沟通,关注农村供水终端水价管理,揭示农村供水定价不统一、二次加价收费等乱象,督促相关地方发展改革和市场监管部门分别对水价科学核定,加强价格执法,杜绝二次加价和价外加价行为,让农村居民用上“明白水”。
推动问题整改,力促成果落地。市审计局工作人员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实现“发现问题—整改落实—长效防范”闭环管理。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部分农村净水设备停用、部分千人供水工程未按要求配备消毒设备、部分规模化供水厂和小型供水工程出厂水超标等问题,工作人员持续跟踪督导,促进相关停用的农村净水设备更换配件、调整水源,按要求配备消毒设备。
健全长效机制,筑牢制度防线。市审计局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撰写审计情况专报,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建设性审计建议,推动水利、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泰安市农村供水水质全流程管控实施方案〉的通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管制度、水质监测、应急保障等长效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开展联合执法,探索联合检测,发挥监管合力,着力构建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全链条高品质农村供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