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11日讯(记者 张芮 通讯员 贺红 焦明宇)近日,在岱庙街道岱西社区,一场优质文化下基层走进岱西社区暨泰山区夏季“村晚”艺术赋能景区文艺演出开演。演出融合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多元的文化元素,不仅为基层群众送上了“精神食粮”,还以“村晚”为载体,让文化赋能景区、服务群众的理念落地生根。
活动以优质文化下基层为核心,紧扣夏季“村晚”艺术赋能周边景区的主题,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演出尚未开始,现场便坐满了闻讯而来的居民,一家老小或邻里结伴前来,热闹的氛围提前点燃了岱西社区的夏夜。
演出开始后,多元艺术形式轮番登场,处处彰显文化赋能的巧思。古筝与二胡表演《护花使者》,用传统乐器演绎经典流行曲,让传统民乐与流行审美碰撞出新的火花;山东省梆子艺术研究院的名角两度登台,刚劲有力的唱腔、韵味十足的表演,不仅展现了本土戏曲的魅力,还让年轻观众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生命力——这正是文化传承中赋能的生动体现。
“村晚”的烟火气与周边景区文化的融合,成为现场另一大亮点。笛子独奏《乡歌》,用笛声勾勒出岱西及周边景区的乡土风貌,让居民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家乡之美;中阮独奏《蒙古舞曲》则带来多元文化体验,为景区文化注入更丰富的内涵。“这演出太对味儿了,既有咱本地的梆子戏,又有年轻人爱听的歌,还有社区自己人跳的舞,这样的文化活动我们太喜欢了。”岱西社区居民李阿姨笑着说。
演出过程中,“基层味”与参与感贯穿始终,《听说你要来》《一次就好》等歌曲,用温情旋律呼应邻里相聚的欢喜;《如果当时》以青春共鸣拉近与年轻群体的距离。最让人动容的是岱西社区舞蹈队的表演——这支由居民自发组成的队伍,用优雅的舞姿跳出对生活的热爱,也让文化下基层从“送文化”变成大家“创文化”。
“以前总觉得文化活动离我们有点远,这次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多精彩节目,感觉特别亲切。”现场一位居民说。此次演出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希望以夏季“村晚”为纽带,将优质文化资源与周边景区发展、社区建设结合,让其真正成为点亮生活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