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婷
普之于众,惠之于民。作为全省唯一入选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的地级市,市财政局持续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联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不断为普惠金融发展注入新动能,全力构筑普惠金融发展新高地。
截至6月末,全市普惠贷款余额1112.3亿元,同比增长16%,高出各项贷款增速6.8个百分点,普惠金融赋能地方发展的成效持续显现。
精准滴灌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普惠金融,点亮小微。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对吸纳就业、推动创新和助力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容忽视。
近日,一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将一面写着“岱岳纾困显担当 银企共赢展宏图”的锦旗送到了岱岳农商银行,感谢该行多年来对企业发展的鼎力支持。
记者了解到,这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专注发展新材料产业的科技型创业公司,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铁、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等科技前沿领域,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在初创投产阶段,由于缺少传统抵押物,企业一度面临流动资金紧张、发展受限的困境。岱岳农商银行金融服务团队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开展尽职调查,收集客户资料,并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仅用5个工作日便成功发放1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贷”。随后,岱岳农商银行又通过“组合贷”方式,将该企业授信额度逐步提升至400万元。这笔资金不仅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更为后续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样的案例在泰安并非个例。宁阳某生物育种有限公司从事成品鸭孵化,每年可孵化种蛋6000万枚,其母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泰安银行跟进对接为其设计了依托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批量融资方案,发放贷款2600余万元。“银行+核心企业+养殖户”的新型模式,既解决了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资金紧缺的问题,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市财政局创新搭建62家金融驿站,组织开展网格化银企对接、金融大集等活动,积极推广供应链金融业务,推动金融机构下沉服务,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
深耕三农
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
泰安高新区养牛大户董先生经营的养牛基地承载着全家致富的希望。然而,当肉牛养殖规模亟待扩大、饲料采购面临资金缺口时,缺乏有效抵押物的困境让他一筹莫展。面对董先生“无抵押、融资难”的现实困境,泰山农商银行在深入考察其养牛基地经营状况、市场前景及家庭信用后,为其量身定制了担保灵活、额度充足、用款便捷、期限适配的“家庭成员担保贷款”专属方案。
这一贷款方案以家庭成员信用联结替代传统抵质押,破解了客户“担保难”核心痛点。同时,“随用随借、循环使用”的模式也大幅降低了客户融资成本。随着200万元信贷资金的及时注入,董先生的养牛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普惠金融,振兴乡村。金融是经济的血脉,畅通血脉才能助推乡村振兴。为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市财政局引导银行机构立足本地特色产业集群和优势地域农产品,
下转02版